p>
无数寒门学子奔走相告,他们看到了凭借真才实学改变命运的曙光,无需再卑躬屈膝地依附世家豪族。
深闺中的惊雷与希望:无数高门大院、寻常人家的深闺之中,那些被经史子集和女红禁锢的才女们,通过各种渠道得知消息后,内心掀起了滔天巨浪。
有人不敢相信,反复确认;有人激动得与贴身丫鬟抱头痛哭;更有那心气高的,立刻翻出尘封的书籍,或央求开明的父兄延师教导,暗下决心,要搏一个属于自己的前程。
一扇从未想过的大门,向她们敞开了缝隙。
面对汹涌的反对声浪,云舒早有准备。
她通过《大夏公报》连续表系列文章,如《论才与德》、《实学兴邦赋》、《巾帼何必让须眉》,亲自下场论战。
文章以犀利的笔锋、详实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阐述“不拘一格降人才”
的道理,强调国家需要的是能治国安邦的实干之才,而非空谈性理、于国无益的腐儒。
她将反对者钉在“固步自封、阻碍强国”
的耻辱柱上。
同时,谢景行在公开场合明确表态:“军队需要懂算学测绘的参谋,需要懂器械维修的工匠,更需要智勇双全的将领。
新科举,正合我军所需!”
军方的强硬支持,如同定海神针,让那些企图煽动事端的保守派不得不掂量后果。
新政的效应迅显现。
各地书院、私塾纷纷调整教学内容,算学、格物等书籍洛阳纸贵,一时成为“显学”
。
一些开明的地方官甚至开始筹建专门教授新学的学堂。
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务实、创新的价值取向开始取代空谈、守旧。
夜深人静,云舒独自站在宫墙之上,望着万家灯火。
她能想象到,此刻有多少寒门学子在挑灯夜读新学,有多少深闺才女在偷偷研习经典。
她打破的,不只是一场考试的制度,更是千年来固化的阶级和性别壁垒。
“骂名?”
她轻笑,夜风吹拂着她的丝,“让那些蛀虫和腐儒去骂吧。
他们骂得越凶,越证明我做对了。”
教育改革完成?是全民内卷版本大更新!
文科生(经学)瑟瑟抖,理科生(格物)狂喜,女玩家(才女)终于获得登录资格!
恭喜全体玩家开启硬核应试模式!
科举改革的诏令,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重新排列了帝国的人心向背。
绝大多数被旧制度压抑的寒门英才、实务工匠、以及天下女子,他们的希望和未来,已与云舒和新政牢牢绑定。
反对的声音虽未完全消失,却已被淹没在更为浩大的支持浪潮中。
云舒用一场制度革命,赢得了比军事胜利更为稳固的统治基础。
帝国的血液,正在被悄然更换,变得更加年轻,更加澎湃,也更加忠诚于那位赋予他们机会的年轻女帝。
下一个春天,当新科举次开考之时,必将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天下归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