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改革的余波尚未平息,知识界关于“实学”
与“经学”
的争论仍在街头巷尾热烈进行。
然而,在远离朝堂喧嚣的京郊,一片被高墙环绕、日夜传来金属轰鸣与水流咆哮的庞大建筑群内,一场更为深刻、更为基础性的变革,正以雷霆万钧之势,重塑着帝国的筋骨。
这里,便是云舒权力版图中最核心、也最神秘的一环——“雷鸣庄”
。
昔日,它只是谢景行麾下一个不起眼的军械修缮点。
如今,在云舒越时代的蓝图规划和近乎无限的资源倾斜下,它已膨胀为一个占地千亩、集研、生产、培训于一体的巨型工业综合体。
高耸的烟囱日夜不息地喷吐着浓密的黑烟,在湛蓝的天空划下粗重的墨痕。
这景象,在崇尚“田园牧歌”
、“清净无为”
的旧式文人眼中,无疑是“妖氛弥漫”
、“浊气冲天”
,是云舒“倒行逆施”
的铁证。
但在云舒眼中,这翻滚的浓烟,却是文明进阶的烽火,是力量奔腾的象征,是远比任何诗词歌赋都更动人的——蒸汽朋克狂想曲的前奏。
踏入雷鸣庄,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
巨大的水车在人工渠的推动下隆隆旋转,将澎湃的动力通过复杂的齿轮和传动杆输送到每一个角落。
高炉内烈火熊熊,映红了工匠们淌满汗水的脸庞。
空气中弥漫着煤炭、金属和油脂的混合气味,耳中充斥着锻锤砸落的巨响、齿轮咬合的尖啸、以及水流冲击的轰鸣。
这里没有风花雪月的吟诵,只有力量、效率与创造的交响。
工业园基建完成?是神级玩家(云舒)点亮了科技树关键节点!
中世纪地图(封建经济)即将载入工业革命dlc!
核心驱动力一:水力革命的全面应用
在云舒“借自然之力,代人力之劳”
的理念指导下,水力成为雷鸣庄的命脉。
庄内能工巧匠们(其中不少是云舒从各地“挖”
来的行业翘楚,甚至有些是曾被主流轻视的“奇技淫巧”
之徒)在她的点拨下,取得了颠覆性的突破:
冶金坊:巨大的水轮带动着改良的活塞式鼓风机,将狂风持续不断地送入高达数丈的炼铁高炉。
炉温得以大幅提升,炼出的不再是杂质多的“生铁”
,而是品质更高、韧性更好的“钢”
。
这使得兵器更锋利耐用,农具更轻便结实。
锻造车间:利用水力驱动的锻锤,重达数百斤,不知疲倦地举起、砸落,精准地锻打着刀剑胚料或犁铧铁片。
其效率远最熟练的铁匠,且质量稳定均匀。
纺织工坊:新式的水力缫丝机和多锭纺纱机飞转,原本需要数十名女工忙碌的工作,现在只需几人看管机器。
织布机也得到改进,出产的棉布、丝绸不仅产量激增,而且布面均匀,价格大幅下降,开始对依赖家庭手工业的传统纺织业形成降维打击。
造纸作坊:采用新的蒸煮工艺和水利驱动的打浆、抄纸设备,纸张的产量和质量都上了几个台阶,成本急剧下降,使得书籍的普及和官报的行成为可能,极大地加了知识的传播。
这些变革,无声地宣告了单纯依赖人力、经验的旧生产模式的落伍。
那些固守祖传手艺、拒绝改变的工匠,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
但同时,也为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人打开了全新的上升通道。
核心驱动力二:制度创新引爆创新活力
云舒深知,技术持续进步的关键在于激励制度。
她接连抛出两颗重磅炸弹:
第一,《专利法令》与“专利司”
。
她下令成立专门机构,宣布:任何工匠、学者,只要有新的明创造(小到一把更省力的锄头,大到一种新机械),经“专利司”
核定有效,便可获得一定年限的独家生产或获利权。
这意味着,“奇技淫巧”
不再是低贱的营生,而是可以获取巨额财富、光宗耀祖的捷径!
此令一出,不仅在雷鸣庄内部激了狂热的创新潮(工匠们绞尽脑汁搞改良、申请专利),更在民间掀起了“格物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