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席卷城市,窗外飘着罕见的雪花。
实验陷入停滞的陈三七,心中充满难以排遣的迷茫和焦虑。
材料学研究被迫暂停,理论探索遇到瓶颈,外界的干扰更是如影随形。
一个飘雪的午后,他无意间走进老宅的书房。
这里存放着陈家数代行医积累的典籍,许多古籍已经多年无人问津。
手指拂过书脊,扬起细细的尘埃,在从窗棂透入的光束中缓缓飘舞。
或许是被某种潜意识指引,陈三七取下一本看似最不起眼的《本草备要》。
这本书他小时候见过祖父翻阅,但自己从未认真读过——总觉得这些古老的知识已经过时。
然而今天,当他漫无目的地翻阅泛黄的书页时,一张夹在书中的薄纸飘落在地。
拾起一看,竟是一份先祖手写的笔记,墨迹已经淡褐,字迹却依然清晰可辨。
“癸未年三月初七,夜观星象,忽有所悟”
笔记开篇就吸引了他的注意。
随着阅读的深入,陈三七的眼睛越来越亮。
这份看似随意的笔记中,记载着先祖对一些特殊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地脉有灵,循山川而行,聚于穴窍。
春则草木萌,冬藏则万物眠。”
“星辉虽渺,然有其精。
月满之时,草木精气最盛,采药效佳。”
“人有经络,如地有脉路。
天地人三者,本自相通。”
这些描述玄而又玄,若是往常,陈三七可能会一笑置之。
但此刻,结合自己的研究和体验,他却看出了不同的意味。
“地脉有灵,循山川而行”
——这不就是地球能量场的描述吗?现代科学已经证实,地球确实存在着各种能量场和辐射场,沿着特定的地质结构分布和流动!
“星辉虽渺,然有其精”
——星辰辐射对地球生物的影响早已被科学证实。
月相变化影响动植物生长,甚至人类行为,都有大量研究数据支持!
“草木精气”
——植物释放的生物能量和化学信号,正是现代植物学的研究热点!
陈三七激动得双手微颤。
他立即开始系统性地查阅所有祖传医书,特别是那些有先祖批注的版本。
在另一本《针灸大成》的边角处,他现了一段细密的批注:“经气之行,如水之流。
遇石则旋,遇洼则蓄。
穴者,经气汇聚之所,如地之渊潭。”
这个比喻让他豁然开朗。
之前他一直困惑于为什么针灸穴位特别敏感,如果从能量场的角度理解,穴位可能就是人体能量场的“节点”
或“漩涡”
!
更令人惊喜的现藏在一本破损的《运气论奥》中。
书中夹着几页已经脆的纸片,上面画着一些奇怪的图案和符号,旁边有细小的注解:
“地脉之走向,类经脉之流转。”
“星宿之位,应人身之窍穴。”
“草木之精气,可补人之元气。”
陈三七仔细研究这些图案,惊讶地现它们与现代科学中的场线图、辐射模式图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虽然表达方式古老,但描述的现象却与现代科学认知不谋而合。
最让他震撼的是一张绘制在羊皮纸上的“天地人相应图”
。
图中将星空、地理、人体并列对应,标注着各种连接线和能量流动方向。
若是以前,他可能会认为这是古人的臆想。
但现在,联想到自己的研究和体验,他看到了更深层的智慧——
星空辐射影响地球环境,地球能量场影响生物体,而人体作为一个微缩的能量系统,与天地大系统存在着某种共振关系!
这个认知如同闪电,照亮了他心中的迷雾。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他激动地在书房中踱步,“古人或许没有现代科学的语言和工具,但他们通过观察和体验,洞察了某些本质规律!”
接下来的几天,陈三七完全沉浸在这些古老记载的研究中。
他不再将它们视为过时的迷信,而是看作另一种形式的科学记录——用那个时代的语言和概念,描述着宇宙的规律。
在这个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