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重新审视心法中关于行气路线的描述,现那些路线与现代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有着惊人的对应关系。
“手太阴肺经”
大致对应臂丛神经的走向;“足阳明胃经”
与腿部的主要血管和神经束平行
这些现让他震惊不已。
古代修炼者是如何得知这些人体内部结构的?难道他们真的通过内视现了现代医学需要解剖才能了解的知识?
更让他惊讶的是,心法中描述的气感流转方向,与人体生物电的流动方向有许多相似之处。
这是巧合,还是有着更深层的联系?
五月底的一个雨夜,陈三七有了一个突破性的想法。
他正在研究经络理论时,突然想起了那个古旧的药碾底座。
为什么他的血滴在上面会触传承?为什么这个看似普通的物件能够存储《炼气心法》的信息?
“存储信息存储”
他喃喃自语,一个大胆的猜想在脑中形成:也许灵气不是一种简单的能量,而是一种携带着信息的特殊能量形式?就像电磁波可以承载信息一样?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灵气消散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能量散失,更是信息无法被正确解码和存储!
这个想法让他激动不已。
他立即开始寻找证据支持这个猜想。
先,他回顾了自己的修炼体验:气感流转时,不仅带来能量感,还伴随着各种模糊的图像、感觉和信息片断。
这符合信息能量的特征。
其次,《炼气心法》中多次提到“悟道”
“明理”
,强调理解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能量的积累。
这也暗示修炼与信息处理有关。
最重要的是,如果灵气是一种信息能量,那么它难以存储的原因就很明显了——人体缺乏解码和存储这种信息的机制!
“就像一台没有合适解码器的电脑,无法处理特定格式的文件。”
陈三七用自己熟悉的比喻来理解这个现象。
那么这个“解码器”
在哪里?如何获得?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古旧的药碾底座上。
或许答案就在这个神秘的物件中。
接下来的几个夜晚,陈三七开始仔细研究这个药碾底座。
他用放大镜观察表面的每一道刻痕,用手触摸每一个凹凸,甚至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向其输入那丝微弱的气感。
最初几天毫无收获。
但就在他几乎要放弃时,一个偶然的现改变了一切。
那晚,他正在修炼,下意识地将药碾底座放在膝上。
当气感流转至手心时,他感到底座突然微微热,表面的刻痕似乎闪过一丝微弱的光芒。
陈三七心中一动,尝试引导更多气感流向手心。
果然,底座的温度进一步升高,那些刻痕开始出淡淡的青光,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图案。
这个图案与他脑海中《炼气心法》的某些部分惊人地相似!
更神奇的是,当他的手与光底座接触时,他感到体内的气感突然变得稳定了许多,消散的度明显减慢。
“这个底座它在帮助我稳定气感!”
陈三七惊喜交加。
随后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当与药碾底座接触时,他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气感,甚至能够引导其在体内完成更复杂的流转。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旦离开底座,气感又会快消散。
这就像训练轮一样,有帮助,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底座是如何实现这种稳定效果的?”
陈三七开始思考这个新问题。
他注意到,底座表面的刻痕图案与人体经络图有着奇特的对应关系。
某些刻痕的走向甚至与《炼气心法》中描述的行气路线完全一致。
“难道这些刻痕是一种共振结构?”
他大胆猜测,“能够与人体生物场产生共振,从而稳定气感?”
这个想法让他想起了物理学中的共振原理:当两个系统的振动频率相同时,能量传递效率最高。
如果这个猜想正确,那么修炼的关键可能就是让自身的生物场与某种特定的频率共振,从而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存储灵气!
接下来的日子,陈三七将研究重点转向了频率与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