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黎明星系”,“望乡星”殖民地。
距离接收到翡翠纪元灵蕨族的第二份信息包,已经过去了数个本地公转周期。殖民地的扩张有条不紊,依靠从“知识回廊”汲取的先进科技,昔日的荒芜星球已初现生机。穹顶城市如同珍珠般散落在经过改造的大地上,高效的垂直农业塔提供着充足的食物,利用本地资源和新材料建造的居住区充满了简洁而实用的未来感。孩子们在模拟旧地球生态的公园里奔跑,他们的笑声是这片新生土地上最动听的乐章。
然而,在殖民地行政中心“基石”大厦顶层的会议室里,气氛却远不如外界那般轻松明媚。一场决定殖民地未来走向、甚至可能影响人类文明重建根基的激烈辩论正在进行。
议题核心,正是如何回应翡翠纪元的邀请,以及如何处理那庞大而诱人的“知识回廊”遗产。
以殖民地首席科学家阿米尔·琼斯为首的 “跃迁派” ,态度最为激进。他站在全息星图前,眼中燃烧着近乎狂热的火焰,手指激动地点指着星图上那些被“播种者”标记的、拥有丰富资源或奇特现象的未知星域。
“同胞们!我们还在用‘方舟’时代的老旧思维一点点啃噬这个星球!”阿米尔的声音在会议室回荡,“看看我们手里拥有什么!是足以让我们跨越数个科技时代的‘知识回廊’遗产!是足以建造恒星际战舰的蓝图!翡翠纪元的朋友们分享的关于能量和谐运用的理念也极具启发性!我们应该立刻集中所有资源,全力解析这些高等知识,建造真正的星舰,主动出击,去探索、去开发那些近在咫尺的宝藏!而不是满足于在这个小小的‘望乡星’上当一个……农夫!”
他的支持者主要是年轻一代的工程师、物理学家和一部分渴望重现人类昔日宇航辉煌的军官。他们向往星海,认为保守是对宝贵遗产和人类天性的背叛。
而以前“传承号”舰长、现任殖民地资源与民生总长马尔科姆·李为首的 “根基派” ,则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他面色凝重,双手按在会议桌上,身体前倾,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阿米尔,你的热情我能理解。但你不能只看星空,不看清脚下!”马尔科姆的声音如同磐石,“‘望乡星’是我们的根基,是我们能否存活下去的关键!生态系统刚刚稳定,人口基数依然薄弱,社会结构远未成数!盲目追求跃迁,将宝贵的资源和人力投入到充满未知风险的深空探索,是在拿我们整个文明的未来做一场豪赌!一旦失败,或者哪怕只是遭遇一次严重的挫折,我们都可能万劫不复!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优先完善‘望乡星’的建设,确保文明的存续与繁荣,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谨慎地开展外围探索。”
他的支持者多为负责殖民地日常运转、资源管理、民生保障的官员,以及一部分经历过“方舟”漂流艰辛岁月、心态更为谨慎的老兵。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跃迁派指责根基派固步自封,浪费天赐良机;根基派则反驳跃迁派好高骛远,不顾现实危机。
殖民地执政官埃拉·索伦森坐在主位,沉默地倾听着双方的辩论。她的目光扫过会议室里一张张或激动或忧虑的面孔,最终落在了坐在角落、一直未曾发言的林星身上。林星如今是殖民地文化遗产与跨文明交流部的负责人。
“林星博士,”埃拉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让所有人安静下来的力量,“你的看法呢?我们该如何回应翡翠纪元的邀请?又该如何对待这份……沉重的遗产?”
林星缓缓抬起头,她的眼神清澈而深邃,仿佛能看透历史的迷雾。“执政官,诸位同僚,”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我认为,我们陷入了一个非此即彼的思维误区。”
她站起身,走到会议室中央,调出了一段由她部门整理的、关于旧地球文明晚期历史的分析报告。
“旧地球的毁灭,根源并非科技本身,而是科技发展与文明心智、社会结构、以及伦理认知的严重脱节。我们拥有了裂变星辰的力量,却未能完全驾驭内心的贪婪、恐惧与偏执。”她指向全息屏幕上那些触目惊心的历史节点——战争、环境灾难、社会撕裂。
“而‘知识回廊’的遗产,其层级远超旧地球的任何科技。如果我们重蹈覆辙,只追求技术的‘跃迁’,而忽略了我们自身——‘人’的同步成长,那么,即使我们拥有了纵横星海的力量,也可能只是将毁灭从一个星球带到另一个星球,甚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