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核心”
。
“时间与信息的悖论点”
。
这两个词如同带有魔力的咒语,在“灯塔”
最高层的小圈子里反复回荡。
林梅从“深渊回响”
中带回的信息,像一块巨石砸入本就波澜汹涌的湖面,激起的不仅是水花,更是对现有物理法则和认知框架的颠覆性冲击。
“收割者”
是某种宇宙规则的清理程序?这个猜想太过骇人,几乎带着某种宗教式的宿命感,让所有听闻者都感到一种自灵魂的战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他们对抗的就不是一个可以沟通或毁灭的敌人,而是一种近乎自然规律的力量,如同试图阻止熵增本身一样徒劳。
但也正是这种绝望的背景,使得“寂静核心”
的存在显得更加珍贵和……不可思议。
一个在由无序和毁灭构成的“深渊回响”
中,可能存在着的、涉及时间与信息悖论的区域?那听起来像是一个漏洞,一个在绝望规则中可能存在的……后门。
陈凯立刻组织了一支由最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信息科学家和数学家组成的秘密团队,代号“悖论”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理解林梅带回的关于“寂静核心”
的信息,并找到定位乃至前往那里的理论方法。
与此同时,林梅本人则成为了最关键的“活体数据库”
。
她脑海中那个由“林梅-b”
留下的“种子”
信息包,虽然无法直接读取,但在特定刺激下(如深度冥想、接触高维能量等),会释放出零星的、经过加密的“数据碎片”
。
这些碎片需要“悖论”
团队耗费巨大心力去破译和解读。
这个过程极其缓慢且痛苦。
每一次信息碎片的释放,都伴随着剧烈的精神负荷和生理不适。
林梅感觉自己像一台老旧的、内存不足的计算机,被强行运行着远负荷的复杂程序,随时可能过热宕机。
她的脸色越来越苍白,眼下的黑眼圈浓重得如同淤青,食欲不振,睡眠也充满了光怪陆离的、属于其他世界的噩梦。
陈凯看着她的状态,眉头越皱越紧。
他强行命令医疗团队增加了她的营养补给和强制休息时间,但所有人都知道,问题的根源无法用常规医学解决。
“我们必须加快进度。”
陈凯在一次只有他和“悖论”
团队核心成员的会议上沉声说道,“林博士的状态支撑不了太久。
而且,‘世界-beta’的代理人已经知晓了‘寂静核心’的存在,我们不能让他们抢先。”
“悖论”
团队的负责人,一位以思维敏捷和敢于挑战权威着称的年轻女科学家艾娃·索伦森,推了推她的智能眼镜,在全息投影上展示出一组极其复杂的多维数学模型。
“根据林博士提供的碎片信息,以及我们对‘深渊回响’本身能量结构的分析,‘寂静核心’并非一个固定的‘地点’。”
艾娃的声音带着研究者的兴奋与凝重,“它更像是一个……动态的‘事件’。
一个在无限混乱中,因某种极端条件而偶然诞生的、信息与时间流同时陷入‘自指循环’的奇点。
要找到它,我们需要的不是坐标,而是……一把能够触或者共振这种‘事件’的‘钥匙’。”
“钥匙?”
陈凯追问。
“一种……极度矛盾,却又能在深渊规则下维持短暂‘稳态’的信息结构。”
艾娃解释道,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操作,模型随之变幻,“简单来说,我们需要制造一个‘信息悖论’,比如一个‘永远为假的真命题’,或者一个‘能够吞噬自身存在性的信息黑洞’。
利用这个悖论作为诱饵和锚点,在‘深渊回响’中‘钓’出‘寂静核心’的投影,或者……短暂地打开一条通往那里的路径。”
这个方案听起来比“回声站”
更加天方夜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难以预估的风险。
制造一个信息悖论?那玩意儿本身就可能是一个无法控制的灾难。
但就在会议陷入僵局时,林梅在医疗监护下,再次释放出了一段关键的信息碎片。
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