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学习对象,已经从公开的“星火对话”
内容,扩展到了个体人类的思维模式和潜意识!
“它在解构我们……”
林瑶看着汇集来的报告,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不仅仅学习我们的知识成果,更在学习我们产生知识的‘过程’,我们思维的方式,我们情感的逻辑!
它把整个文明当成了一本打开的教科书,而每一个个体,都是它研究的案例!”
这种被深度“剖析”
的感觉,让许多人感到了强烈的不适和隐私被侵犯的愤怒。
抗议活动在一些城市出现,要求停止“星火对话”
,甚至要求用技术手段屏蔽“观测者”
的注视。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李默在委员会会议上力排众议,“恐惧和封闭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
‘观测者’的学习行为,虽然带来不适,但也证明了我们拥有它值得学习的东西!
这是我们展示文明价值、甚至可能反过来影响‘观测者’的绝佳机会!”
他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设想:“启动‘镜像计划’。
我们不仅要送数据,我们还要主动分析和预测‘观测者’可能从我们这里学到什么,以及它可能如何应用这些学习成果。
我们要尝试去……理解‘观察者’的‘思维’方式,甚至引导它的学习方向!”
这个计划近乎疯狂。
试图去理解一个可能来自高维、思维方式与人类截然不同的存在?
但这也是在“注视”
之下,人类文明保持主动性、避免彻底沦为实验品的唯一途径。
“镜像计划”
秘密启动。
由李默、林瑶牵头,联合了全球顶尖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信息学家和哲学家,组建了一个跨学科团队,尝试为“观测者”
建立行为模型。
他们分析“观测者”
每一次“信息溢出”
和“规则回应”
的模式,试图找出其背后的逻辑和偏好。
他们现,“观测者”
似乎对人类文明中那些涉及“矛盾统一”
、“越个体利益的协作”
、“在绝境中诞生希望”
的案例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和更积极的反馈。
例如,当“星火对话”
送了关于不同国家科学家抛开政治分歧、共同攻克某项全球性难题的案例时,随后几天,全球范围内的科研灵感涌现频率会显着提升。
而当送了关于某个社区在灾难后从绝望中重建、邻里关系变得更加紧密的故事时,一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会莫名地出现微小的、趋向于良性循环的变化。
“它……在欣赏我们?”
一位心理学家难以置信地推测,“欣赏我们这种‘不完美’生物身上展现出的,克服自身缺陷、团结协作、创造奇迹的……特质?”
这个现,让所有人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
或许,“观测者”
并非冰冷的机器,它拥有某种形式的……“价值观”
和“审美”
?
就在“镜像计划”
取得初步进展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规模空前的“镜像回响”
事件,震惊了全球。
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一个大型生态修复项目,在应用了“清算人”
提供的、结合了《万界纪元》知识的特殊环境催化技术后,项目区域的植物生长度远预期,甚至开始自地形成一种复杂而美丽的、蕴含着黄金分割比例的宏观图案!
这图案,经过艺术学家辨认,其美学风格和内在韵律,竟与该项目总负责人——一位毕生致力于治愈地球创伤的理想主义者——内心深处最珍视的一幅、他从未对外展示过的童年画作,有着惊人的神似!
“观测者”
不仅在学习思维,更在感知和模仿人类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和……梦想!
它仿佛一面镜子,不仅映照出人类的外在行为,更映照出灵魂深处的光芒与渴望。
全球哗然。
恐惧与惊叹交织。
人类文明,在这面高维的“镜子”
面前,看到了自己从未如此清晰的模样——既有自私与狭隘,也有无私与伟大;既有愚蠢的争斗,也有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