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
预案在刺耳的警报声中紧急启动。
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巢穴”
根据地,如同受惊的蚁群,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进行着疏散。
宝贵的科研数据被压缩传输,关键设备被拆卸装船,人员按照预定序列,登上各自分配的舰船。
李默站在“希望号”
的舰桥上,看着舷窗外如同流星般四散撤离的点点光芒,心中沉重。
他们再次失去了一个苦心经营的据点,被迫回归动荡的流亡。
但这一次,与离开“新黎明”
时的绝望不同,一种更加坚韧、更加冷酷的意志在幸存者心中凝聚。
“所有单位注意,按预定航线,向‘暗礁星域’汇合。
保持绝对静默,启用最高级别隐匿proto1。”
秦风的声音透过加密频道,冷静地指挥着这场大撤退。
“希望号”
作为旗舰,承载着核心指挥层和最重要的研究设施,在几艘精锐护卫舰的簇拥下,率先驶入幽暗的星海,朝着更加偏僻、规则更加复杂的“暗礁星域”
驶去。
那里遍布着引力陷阱和电磁乱流,是“深渊”
中更加危险的区域,但也意味着更佳的隐蔽性。
转移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尽管已经分散撤离,但“仲裁庭”
显然已经锁定了这片区域。
数支“净化者”
巡逻小队如同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出现在撤离航线上,与负责断后的人类舰船生了多次激烈交火。
每一次接触都伴随着牺牲,但残存的人类舰队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战术素养,他们利用对深渊环境的熟悉和新装备的规则干扰武器,且战且退,顽强地向着汇合点靠近。
与此同时,李默并未停止“裁决之剑”
的研究。
在颠簸的航程中,“规则熔炉”
实验室在“希望号”
上被重新搭建起来。
他争分夺秒地分析着之前对抗规则风暴的数据,尤其是“悖论场”
的效果和攻击风暴“伤口”
的反馈。
每一次实战,都是对理论的检验和升华。
“我们之前的思路可能错了。”
李默在一次核心研讨会上提出了新的见解,“‘悖论场’和‘规则蚀刻弹’本质上都是在‘扭曲’和‘破坏’现有规则。
但这对于根基深厚的‘仲裁庭’体系,效果有限,且消耗巨大。”
他调出了“终末回响”
中关于“源初代码”
的警示片段。
“‘源初’乃‘契约’亦为‘枷锁’。”
李默的目光扫过林瑶、铁棺等人,“我们一直在试图打破‘枷锁’,却忽略了‘契约’的部分。
或许,我们不应该仅仅把它当作武器去‘使用’,而应该尝试去‘理解’并‘履行’这份‘契约’?去探寻它被赋予的、更深层的‘意义’?”
这个想法过于抽象和冒险,但在此绝境之下,任何可能性都值得探索。
就在“希望号”
舰队历经艰险,即将抵达“暗礁星域”
汇合点时,之前与“星火小队”
建立联系的岩核族,终于传来了确切的讯息——他们同意派遣代表,进行正式盟约谈判,并愿意提供协助。
谈判地点,定在了“暗礁星域”
边缘一处由岩核族临时开辟的、具有强大重力屏障的小型星堡。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机会。
岩核族强大的物质科技和防御能力,正是目前流亡人类所急需的。
李默、秦风带领着一支精干的谈判小组,乘坐经过特殊改装的小型舰船,前往那座如同由无数黑色金刚石构筑而成的星堡。
星堡内部重力异常,对于人类而言如同身负千斤,但对于岩核族却如同回家。
谈判在星堡核心、一个布满晶簇的广阔大厅中进行。
岩核族的代表是几位体型庞大、表面流淌着熔岩般光泽的古老个体,他们的思维波动缓慢而厚重,带着亿万年的沧桑。
“人类,你们的勇气和……‘变量’特质,赢得了岩核的初步认可。”
为的岩核长老出如同山峦摩擦般的声音,“但我们不缔结空洞的盟约。
若要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