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义诊”
的旗号。
他们将一瓶瓶珍贵的药水分下去,甚至拿出了用酒精提取的“大蒜素”
,教导百姓如何防疫。
一个抱着生病孩子的年轻母亲,在门口徘徊了许久,终于在孩子的哭声中,鼓起勇气,跪着爬到了粥棚前。
她不敢抬头,只是一个劲地磕头。
“军爷,军爷饶命!
求求你,给孩子一口吃的吧,他快饿死了……”
一只粗糙但温暖的大手,将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塞到了她的手里。
“别跪着,快起来。”
一个高大的陷阵营士兵,看着她怀中奄奄一息的孩子,又转身从医曹那里端来一碗温热的药汤。
“这是退烧的药,快给孩子喂下。
那边有郎中,可以去看看。”
年轻的母亲彻底愣住了。
她捧着那碗散着生命香气的米粥,又看了看那碗药汤,眼泪瞬间决堤。
她没有喝,而是颤抖着,一勺一勺地喂给怀里的孩子。
这个景象,像一颗石子投入了死水。
一个,两个,十个,一百个……
越来越多的人从藏身之处走了出来。
他们一开始还小心翼翼,满脸戒备。
但当他们真的将那碗热粥捧在手里,感受到那份温暖时,积压了太久的恐惧、绝望和痛苦,瞬间爆。
广场上,哭声震天。
但那不是绝望的哀嚎,而是劫后余生的痛哭。
无数人跪倒在地,朝着那些正在忙碌的士兵们,朝着那面“刘”
字大旗,拼命地磕头。
一位头花白的老者,被孙子搀扶着,喝完了一整碗粥。
他放下碗,浑浊的老眼中满是泪水,整个人都在剧烈地颤抖。
他颤巍巍地朝着高顺所在的方向,重重地跪了下去,用尽全身力气嘶吼道。
“这不是乱兵!
这不是贼寇!”
“这是王师啊!
是来救我们的王师啊!”
这一声呐喊,点燃了所有人的情绪。
“刘大将军仁义!”
“感谢刘大将军的救命之恩!”
呼声,从濮阳城开始,如同燎原的野火,迅朝着整个兖州大地蔓延开去。
民心,这颗最宝贵的种子,被刘景的军队,用最直接、最震撼的方式,深深地种进了曹操的后方腹地。
消息比军队跑得更快。
那些还在被曹军残余势力和盗匪侵扰的村庄、城镇,听闻了濮阳生的一切。
无数拖家带口的流民,不再是盲目地逃窜。
他们开始朝着一个方向汇集。
那不是为了逃离战火,而是为了奔向新生。
他们去的方向,正是刘景大军所在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