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看向宋青书。
“宋主簿,你即刻张贴告示,从全县范围内,不论文吏、平民,凡识字、精明者,皆可来县衙应试。”
“我要再招募一百二十名新吏,将县衙官吏总人数,扩充至一百五十人!”
宋青书一个激灵,连忙躬身领命:“下官遵命!
下官遵命!”
一百五十人的官吏团队!
这规模,比一个偏远郡的吏员都多了!
这位刘县令的雄心,简直大得吓人!
“最后,也是最紧要的一件事。”
刘景站起身,目光穿过大堂,望向外面那片广阔的天地。
“春耕在即,时间不等人。
这两万多流民,总不能一直露宿荒野。”
“传我命令,即刻启动‘以工代赈’!”
“所有流民,自己动手,为自己建造住所。
所需木料、石材等,由官府先行垫付。”
“这笔钱,他们可以用日后的劳动来偿还,也可以等秋收之后,用粮食来抵扣!”
“房子先求快,不求精。
搭建简易的木屋,能遮风挡雨即可。
待春耕过后,再统一规划!”
……
当刘景的一道道命令,由县衙的官吏们传达到城外巨大的流民营地时。
整个营地先是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们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分田?
一分就是四十多亩?
还不要税?还给种子、给耕牛?
每亩保底能留一石,耕作的好每亩还有额外的奖励!
这比给豪强当佃农强不止十倍!
不!
百倍!
这可是每年保底能收四十多石粮食啊!
加上奖励甚至最多能收获六十多石粮食!
这甚至比有地的自耕农还要好啊!
还能去伐木、挖矿,当工人领工钱?
官府还借钱给他们盖房子?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火山爆般的狂喜!
“老天爷开眼了!
我们有活路了!”
一个饱经风霜的老汉,猛地跪倒在地,朝着元氏县城的方向,嚎啕大哭。
“呜呜呜……再也不用挨饿了!
我的娃有救了!”
一个年轻的母亲紧紧抱着怀里瘦弱的孩子,泪水决堤。
“还等什么!
干啊!”
“刘县令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
我们给他当牛做马都愿意!”
“盖房子!
快!
今天晚上,老子就要睡在自己的屋里!”
绝望和麻木被一扫而空。
每一个人的眼中,都重新燃起了名为“希望”
的火焰。
不需要监工,不需要催促。
成千上万的流民自地行动起来。
青壮们扛着官府下的斧头和锯子,冲向指定的山林,砍伐木材。
妇女和老人们则在规划好的土地上,挖掘地基,搬运石块。
整个元氏县城之外的荒野上,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锤子敲击的声音,锯子拉动的声音。
人们的呐喊声、欢笑声,汇成了一曲充满力量和生机的交响乐。
刘景、贾诩、高顺三人站在城楼之上,静静地俯瞰着这片沸腾的土地。
高顺紧紧握着拳头,这个不善言辞的汉子,眼眶竟有些泛红。
贾诩捋着胡须,脸上带着由衷的赞叹。
刘景的面色平静。
这,只是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