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李瑛提高了嗓音,声音清晰地传遍全场:“蜀王李备,此番随朕远征,不畏艰险,颇有功绩。朕心甚慰,自今日起,进封为燕王!”
李备闻言先是一怔,随即反应过来,立刻撩起袍角,郑重跪地叩首:“儿臣……谢父皇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年龄渐长,这位昔日总以“李玄德”自诩的蜀汉昭烈帝铁杆粉丝,已不似幼时那般痴迷。
尽管内心深处对“蜀王”这个封号仍存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但他也明白“燕王”爵位更尊,这无疑是父皇对自己莫大的肯定与期许。
旁边的太子努力将眼底那一丝难以察觉的嫉妒压了下去,面色如常,他借着转身的间隙,迅速向班列中的户部侍郎皇甫温递了一个眼色。
皇甫温会意,立刻手持笏板迈步出列,扬声道:“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李瑛抚须望去,淡然道:“皇甫卿有何事要奏?”
皇甫温躬身弯腰,将手中的玉笏高高举过头顶,声音沉稳而清晰。
“陛下亲征期间,朝中政务皆由九位内阁大臣共议裁决,虽赖诸位阁老精心维持,政事通达,人心安定。
然,臣下所见,九人共议,偶遇疑难,难免各执己见,以致决议迟缓,恐非长久万全之策。”
他略微停顿,偷眼觑了一下皇帝的脸色,才继续道:
“故而,臣斗胆进言,为社稷计,若将来陛下再有巡边或亲征之举,当由太子殿下入主东宫,名正言顺监理国政,内阁众臣尽心辅弼,方为固国之本。
然,太子仁孝,至今尚未有独立裁决政务之历练,正需加以磨砺。
故此,臣恳请陛下,允准太子殿下即日移居东宫,并开府设‘三司’以参议政事,请陛下恩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