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公交总公司也挺难哈……
“啊!”
不是很方便三个字差点脱口而出,最后看了眼微信余额,我还是屈服了,在研究所给导师干活基本是没工资的,这个在读硕士们应该都有发言权,算了,一块钱的路费而已,取一下也没啥……
我正打算答应对方。
“不对啊,您怎么知道我联系方式的?”
你们看监控都能查到乘客的手机号了吗?
“我们司机师傅从哪个椅子上看到了一张名片,上面写着蒋琪琪,准心理学临床医师,准资深多重人格研究工作者,手机号是181……”
操!
我顿时老脸一红。
刚刚跑出校门口都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
想起来了……
我刚开始去秦导的研究所干活的时候,那时候想着自己也算是个大人了,索性就打印了一些名片,毕竟也算是进入了职场不是吗,名片这东西不也能方便自我介绍吗?
别笑,这种行为真的一点都不好笑,因为同款经历其实并不少,去看看那些在体制内机关单位干活的年轻合同工,明明连编制都没有,公务员都不算,领导也不会规范他们这个群体的穿着,但是你现实里但凡接触过这些体制内青年就会惊奇的发现,一个个衣冠楚楚,模仿着大人的摸样,梳着油头穿着比人家带编制的正式员工还考究的行政夹克,年纪轻轻甚至都养成了出门动辄带个保温杯的习惯。
有时候乍一看一群体制内青年站自己面前,你连谁有编织谁没编织都看不出来,甚至会感觉那些合同工青年比人家带编制的都更像是有编制的……
“不过……咸宁西路,到湖东南路……”
那不就是我昨晚第一趟从研究所离开之后乘坐的那趟公交车吗?
中间途径我们大学。
但是我昨天因为想事情想的太出神了,直接坐过站了,这才有了后面下车接到祝悦薇的电话又跑回了一趟实验室,帮她取U盘这么一回事。
嗯!?所以我的伞,真的落在了我在前往学校的那趟车分散,而不是我返程回到研究所的那趟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