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于将所有人的生命安全置于不可控的风险之下。我们……不能拿人命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感情上再不舍,也必须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
她的话语清晰而冷静,却像手术刀一样,剖开了温情掩盖下的残酷真相。
杨桐桐站在苏晓身边,一向活泼的她此刻脸上写满了严肃和关切。她拿出随身携带的相机,翻看着里面记录的金川村日常和沙暴后的惨状,声音低沉:“教授,苏晓说得对。故土难离,这是人之常情,我拍这些照片的时候,最能感受到大家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每一张笑脸,每一道皱纹,都和这里的一草一木连着。可是,人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关于未来的生计,我们可以想办法,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新村那边,我可以立刻联系我认识的企业和社会团体,募捐一批现代化的农具,或者帮大家把沙枣、羊毛这些特产,通过电商平台卖出去,讲故事,打造品牌。只要我们人在,心齐,希望就在,未必不能闯出一条新路来。留下,可能是守着过去的念想等一个渺茫的希望;离开,或许是放弃过去,但更是为了拥抱一个更安全的、可以重新创造未来的可能。”她的语气充满了鼓动性,试图在绝望中点燃新的火苗。
陈静抱着胳膊,她总是显得最为理智和干练,此刻更像一个冷静的分析师。
“教授,我已经和县里的相关部门初步对接过了。移民新村的规划很完善,标准化的住房、配套的学校、卫生院都在同步建设,而且政策补贴也很到位,能够保障大家未来几年的基本生活过渡。反之,如果选择留下重建,我们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资金缺口至少数百万,复杂的地质加固技术从哪里来?专业施工队伍能否请到?后续长期的维护成本谁来承担?更重要的是,我们无法对抗未来的极端天气。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我们现有的力量,恐怕……很难支撑。这不仅仅是不甘心的问题,更是现实能力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情感冲动,而做出可能让乡亲们陷入更大困境的决定。”
她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将美好的愿望拉回到冰冷的现实地面。
张教授默默地听着,目光却越过她们,远远地投向试验田的方向。
在那里,他看到陈阳正不顾一切地蹲在地上,用双手拼命地扒开沙土,小心翼翼地检查着每一株幸存的幼苗,那背影倔强得让人心疼,也孤独得让人心碎。
他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也曾这样为了一个理想而不顾一切。
可是,岁月和经历告诉他,现实往往比理想更骨感。他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混合着沙土和淡淡的植物汁液味道,这味道曾经让他无比振奋,此刻却充满了苦涩。
他的声音极其沙哑,充满了无尽的疲惫和挣扎,仿佛每一个字都用尽了全身力气:“我懂……你们说的,我都懂。理性上,我知道你们是对的。安全第一,现实困难……这些道理,我比谁都明白。”他的声音开始哽咽,眼圈红了,“可是……这片试验田……”
他伸手指向那边,手指微微颤抖,“它不只是一块田啊……它是我和陈阳、穗儿,还有之前因为觉得没希望而离开的同学们,熬了无数个日夜,一滴汗一滴汗,甚至是一滴泪一滴泪浇灌出来的。夏天顶着四十度的高温记录数据,冬天冒着零下二十度的严寒守护幼苗……穗儿那丫头,为了省水给苗喝,自己嘴唇干裂都舍不得多喝一口;陈阳那小子,为了观察夜间土壤墒情,差点被狼盯上……它是我们对抗这片荒漠的希望,是金川村可能焕发新生的种子,也是……也是我们这些傻子的信仰啊……”
老人说到这里,再也控制不住情绪,两行浑浊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落,他赶紧别过头去,用粗糙的手掌狠狠抹了一把脸,肩膀不受控制地抽动起来。“现在,眼看它就要在这沙土下焕发生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