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校建起来,一定给您寄照片,让您看那里的星星,看孩子们读书的样子。”
“好,阿姨等着。”
刘阿姨挥着手,眼角也泛着红,“路上注意安全,到了那边记得报平安。”
拾穗儿和杨桐桐转身离开,走了几步,她忍不住回头望去,刘阿姨还站在图书馆门口,挥着手,阳光洒在她花白的头发上,像镀了一层金边。
阅览室的窗户里,能看到学弟学妹们低头看书的身影,那些她留下的书,正被一双双手捧在手里,扉页上的寄语,正被一双双眼睛认真阅读。
往宿舍走的路上,晚风带着梧桐叶的清香掠过脸颊,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条舍不得分开的线。
杨桐桐看着拾穗儿手里被攥得温热的布包,笑着打趣:“刘阿姨对你是真上心,这沙枣糕一看就是特意给你做的,换别人可没这待遇。”
拾穗儿把布包贴在胸口,指尖轻轻摩挲着粗糙的布料,眼眶还带着未干的湿润:“这四年在图书馆,阿姨就像家人一样。还有陈阳,陪我备赛、查支教资料,帮我搬书、带吃的,要是没有他们,我可能走不到今天。”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感慨,“以前总觉得毕业离自己很远,现在才发现,原来那些一起泡图书馆的日子,一起为了梦想努力的时光,都成了最珍贵的回忆。”
她抬头望向天边,夕阳正缓缓沉入远处的楼宇,把天空染成一片温柔的橘红。校园里的广播刚好响起,是那首陪伴了她们四年的毕业歌,旋律里藏着青涩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许。
路过布告栏时,拾穗儿瞥见上面贴着新的勤工俭学招聘启事,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四年前的自己——穿着洗得发白的外套,攥着报名表,怯生生地站在公告栏前,眼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而如今,她即将带着这里的一切,回到那片生她养她的戈壁。
“你说,那些书会真的帮到他们吗?”拾穗儿忽然停下脚步,轻声问。
杨桐桐顺着她的目光望向图书馆的方向,那里的玻璃窗反射着夕阳的光,亮得像撒了一层碎金。
“当然会。就像当年学姐的书帮到你,你和陈阳一起查的资料帮到你支教,你现在的书也会帮到他们。这就像一场接力赛,我们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再把它传给后人,知识和善意,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去的。”
拾穗儿笑了,眼里渐渐泛起光亮。
她想起那些要带回戈壁的书和笔记,想起刘阿姨的沙枣糕,想起陈阳的烤红薯,想起学弟学妹们坚定的眼神——这些细碎的温暖,早已成了她最坚实的铠甲。
她知道,毕业不是结束,而是另一场奔赴的开始。校园里的故事或许会落幕,但知识的传递不会,善意的接力不会,梦想的生长更不会。
晚风再次吹过,带着夏末的温柔。拾穗儿把布包小心翼翼地放进背包,仿佛把一整个青春的温暖都收进了行囊。
她抬头看了看渐暗的天空,星星已经开始隐隐闪烁,像戈壁夜晚最亮的灯。
“走吧,班长陈阳他们约咱们一起晚上聚餐。”拾穗儿拉起杨桐桐的手,脚步轻快而坚定。
她们的背影渐渐融入暮色,而图书馆的灯光依旧明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