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更棘手的是,他在内监开了内书堂,培养了一批如江瀛般识文断字丶精明能干的宦官。
此次江瀛亦随兵仗局大使王矩及锦衣卫指挥使铁坚而来,比王矩难对付。
宣化战后,陈保身死,内监财路尽入其手,如今除尚宝监曹淳外,几无敌手。
此人若在,实为陛下左膀右臂,于我大计阻碍极大。
末将……已遣人两度出手,均未成功。
」
代王眉头微蹙:「此人竟如此难缠?他就无父母亲人,无可乘之机?」
「有。
」秦烈回答,「英国公李威身死后,其唯一幼女李云苏,便托付给了邓修翼。
」
「哦?」代王略显意外,「他与英国公府是何渊源?」
「据查,邓修翼早年是司礼监秉笔张齐从浣衣局提拔之人。
张齐在宫外的庶务,多由英国公府打理。
想来当年邓修翼常为张齐跑腿,与英国公府有所往来。
」
代王思索片刻,缓缓摇头:「仅为庶务交割,恐不足以让李威将独女托付。
其中必有更深缘由,只是我们尚未查清。
然,无论如何,此子必除。
他在京中根基日深,已成大患。
」
「末将明白。
回京后,定寻机了断。
」秦烈应承下来,接着道:「其四,关乎兵部。
兵部尚书姜白石,必须去职。
此人知兵善谋,清廉刚正,深得陛下信任。
有他在兵部坐镇,朝廷军队调度有方,如臂使指。
丁世晔鼠两端,不足为虑;曾达已遭陛下猜忌;襄城伯因英国公旧事被边缘化;永昌伯卫定方心思难测,但必不会死忠陛下;英国公府覆灭后,唯馀一个忠勇侯,独木难支。
然,只要姜白石在位,这些人便可能被其整合。
他若去职,兵部必乱,于我大为有利。
切记,非必要,勿取其性命,去职即可。
」
「姜白石……」代王念着这个名字,「此人确是一堵墙。
去职之法,需寻其错处,或迫其自请。
明年京察,秦卿回京,当留意时机。
」
「是。
」秦烈话锋一转,「其五,关乎英国公府余脉。
李云玦,乃李威胞弟李武独子。
李威死后,李云玦被托付于家父照拂。
如今末将与舍弟秦焘皆要奉旨回京,李云玦不宜同往。
恳请殿下将其秘密安置于王府,善加看顾,以上宾之礼相待。
」
代王点头:「此乃小事,本王自会妥善安置。
」他看向秦烈,目光带着探询,「此人……于我等有何用处?」
「用处在于其堂妹,李云苏。
」秦烈解释道,「李云苏乃李威么女,英国公府唯一存留的血脉。
李威身故后,英国公府残存的资源丶人脉丶潜在势力,皆由这位李云苏小姐暗中掌控。
此女行踪极为隐秘,末将至今未能探知其下落。
但李云玦作为其堂兄,是李武一支的唯一男丁,与李云苏关系匪浅。
善待李云玦,便是向李云苏释放善意,亦是未来尝试与之接触丶甚至借其收拢英国公府散落潜势力的唯一可行之途。
」
代王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原来如此。
李云苏……英国公府最后的执棋者。
善待李云玦,便是握住了一条可能通向她的线。
本王明白了。
」
「英国公府亦有滔天恨意,可暂为盟友。
可中间横隔邓修翼丶河东裴氏等诸多实力,可用而不能始终用。
」
代王看向秦烈,点了点头。
秦烈继续道:「另有一人务必除去,即李云璜。
此人表面身份是李威庶子,实为先太子遗孤,身负前朝血脉,具有争位之政治资本。
此乃心腹大患。
李威生前将其藏匿极深,过去三年,家父良国公府暗中查访,始终未能寻得其确切下落。
推测因其与河东裴家交好,很可能就藏匿在山西境内某处。
」
代王眼中精光微闪:「山西?此人下落,本王会着人继续暗中查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