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达百馀人,有御史大夫上了奏章弹劾陆楣,左顺门叩阙之人达数十人。
内阁次辅袁罡进宫见了皇帝,询问正阳楼前之事。
皇帝顾左右而言他,但袁罡表示不知道经过,无法将叩阙之人予以驳斥。
最后皇帝简单出了中秋夜生的事情。
袁罡听罢略一思忖,疑惑问:「陛下可有亲见李武?」
绍绪帝一愣,道:「未曾。
」
「倘若不是李武,而是有人嫁祸呢?去岁秋獮,先后两拨,一拨已经证实乃李顺所为,另一拨至今不知道是何人所为。
倘若又是此人施为,故意迷惑陛下,引群情激愤,陛下该当如何?」
绍绪帝未一语,他确实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问题。
「陛下,西苑禁卫森严,无论刺客何人?没有内应,如何进得?」袁罡继续道,「去岁秋獮,另一拨人,大抵应亦是勋贵。
勋贵子弟入锦衣卫者,众矣。
还望陛下三思!
」
绍绪帝抬眼深深看向袁罡。
「请陛下召陆楣回宫,询问清楚。
」袁罡拱手道。
绍绪帝下令,召陆楣回宫。
随侍的邓修翼心里直给袁罡比了一个大拇指,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陆楣一脸懵地进了宫,看到了袁罡,拿着眼神问邓修翼,到底什麽事?
邓修翼比了一个陆楣看不懂的眼神。
待陆楣叩完头,绍绪帝问:「陆楣,我且问你。
那日你追去,可曾看到贼人的面目?」
陆楣觉得莫名其妙,一个跑一个追,若能看到面目,那不就追上了吗?
他老老实实地回答:「未曾。
」
「那你如何确定就是李武?」袁罡插嘴问。
「白羽箭上写着是李武在此。
」
「你去追时,朕尚未看白羽箭上的字,你如何知晓是李武?」绍绪帝又问。
突然陆楣如遭雷击,他是不知道白羽箭上写的是什麽,但是他追人不着回来时候,已经有锦衣卫跟他禀告了白羽箭上的字,他自然知道就是李武。
皇帝为什麽要这样问他?
「陛下!
」陆楣立刻跪下,「莫听谗言!
微臣对陛下一片丹心,可表日月!
」
绍绪帝一阵头疼。
「陛下!
」陆楣还要继续表忠心。
「罢了。
你起来吧。
将李云苏放回教坊司,已经三日了,三日不见动静,」绍绪帝顿了一下,他本来想说可能就不是李武了,但是还有文臣在他忍住了,「以后再谋如何捉拿李武。
你们告退吧。
」
陆楣不甘心还想说什麽,被绍绪帝瞪眼止住。
袁罡和陆楣便就此告退,邓修翼长出了一口气。
……
陆楣怀着满腔的愤恨骑马到了正阳门口,陆楣根本咽不下这口气,用马鞭指着木笼里面的李云苏说,「带回锦衣卫!
」然后打马就走。
铁坚不明所以,只能将李云苏从木笼里面放了出来,云苏趴在木板上,被锦衣卫抬回了北镇抚司。
一众老百姓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三三两两远远跟着。
云苏一进锦衣卫,尚未及进诏狱,陆楣抄起马鞭就狠狠抽了过去。
一阵刺痛,云苏忍不住大声尖叫:「啊!
」门口的老百姓都看到了,一众哗然。
铁坚上去拦,「大人,大人息怒」。
陆楣一把甩开铁坚,也不说缘由,又狠狠打起来。
铁坚心想一定是宫里又生了什麽事情,连忙安排一个锦衣卫进宫报告,然后又去拦在陆楣前面。
云苏知道今日如果不能阻止陆楣,自己真的可能会死在陆楣的鞭下,于是强撑着问:「你为什麽那麽恨我父亲?我父亲为国尽忠,有什麽不对吗?」
听到云苏问,陆楣顿住了手,「为什麽?要不是你父亲,我的妻儿会死?为国尽忠?他就是草菅人命!
」说完又狠狠抽了起来。
因为铁坚的阻拦,十之重鞭落李云苏身上二三。
进宫报告的锦衣卫一刻都不得停顿,直到御前,皇帝一听就知道陆楣的狗脾气又起来了。
「邓修翼,你去一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