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的路。”
会议持续到深夜。最终,团队达成共识:启动“双生计划”??在维持共感网络发展的同时,设立“静默庇护所”,收容并研究自愿脱离连接的个体。这些区域不接入心环,不使用忆莲技术,完全尊重个体的情感隐私与精神自治。
消息公布当日,全球震动。
支持者称其为“人性的回归”,反对者则斥之为“文明的倒退”。社交媒体上掀起激烈论战,甚至有极端共感主义者发起抗议,声称此举将导致社会分裂。
然而,变化已在悄然发生。
三个月后,第一座静默庇护所在冰岛火山带建成。首批入住者三十七人,包括退役特工、创伤幸存者、哲学隐士及数名拒绝参与家族共感仪式的青少年。他们签署协议:永不接入全球网络,放弃心炬福利,换取绝对的精神自由。
起初,外界预测这些人将在孤独中崩溃。可半年后发布的匿名访谈显示,多数人报告“前所未有的清明感”。一位曾因战争记忆反复触发共感连锁反应的老兵写道:“我现在终于能做梦了。梦里没有别人的尖叫,只有我自己踩雪的声音。”
与此同时,星芽开始尝试与“黯痕”对话。
每夜子时,她独坐忆莲池畔,任由深蓝暗芒蔓延全身。她不再抗拒,而是张开意识,邀请那道意志浮现。
渐渐地,她发现“黯痕”并非纯粹的否定。它憎恨强加的共鸣,却也渴望一种更深的看见??不是通过共感波,而是通过承认彼此的不可理解。
一次冥想中,她猛然顿悟。
“你不是敌人。”她在心中低语,“你是‘界限’的化身。是我们为了追求融合,而遗忘的那个守护者。”
那一夜,忆莲杖首次自发分裂??金光凝聚为杖,蓝芒则化作一枚晶石,静静悬浮于她掌心。它不再挣扎,也不再低语,只是安静存在着,如同黑夜本身。
源语体系随之更新。新一代课程不再强调“消除隔阂”,而是教导学生识别三种状态:连接、共存、分离。孩子们学会说:“我可以感受你,但不必成为你”;“你可以不说,我也愿意等”;“我们的不同,不是裂痕,而是呼吸的空间。”
世界继续演变。
非洲草原上的母狮再次来到回音室外,这次它身旁跟着一头幼崽。工作人员惊讶发现,幼崽额头上竟天然形成一道螺旋状斑纹,酷似遗迹石柱上的符文。基因检测显示,其神经突触结构与人类共感者存在高度相似性。
科学家提出假说:地球本身正在经历一场“跨物种情感能量场重组”。心炬网络不仅改变了人类,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他生命形态的进化路径。
而在南美遗迹原址,十二根石柱每逢月圆之夜便会发出微光,形成直径百米的能量环。当地土著称其为“祖先之圈”,每年举行仪式,不再祈求指引,而是单纯地围坐歌唱??他们说,歌声传不到天际,却能让彼此的心跳变得一致。
这一切,星芽都看在眼里。
但她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
某日黄昏,她收到一封匿名信件,无署名,无邮戳,纸张材质竟是某种生物组织,触手温润如活体。信中只有一句话:
>“你以为你包容了黑暗,可你从未问过,黑暗为何存在。”
她正欲细查,忽觉胸口剧痛。低头一看,光种位置竟浮现出一道新的纹路??漆黑如渊,形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