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口的人群一字排到操场边。
安检台临时加了两张桌,黑板上画出座位图。
轮到阮时苒。
她把证件放到垫板上,袖口翻开。
工作人员递出一张“3—o5”
的座签。
身侧有人伸手去拿,说自己也在三号教学楼。
阮时苒拦住:“这张是我的号。”
她指向黑板图,又指台账。
工作人员抬灯一照,台账和标签有个细微漏墨点,和她早上的校对一致。
工作人员把牌收回,递给她,顺手把旁边那张“3—17”
给那人。
那人笑了一下:“记错了。”
走廊很窄,脚步声汇在一起。
铃声落下,走廊清空。
理综开考。
试卷摊开,第一行就是两道计算。
教室里刷刷声一片。
后排忽然传来轻响,一团纸从过道滚过来,在阮时苒脚边停住。
她举手:“老师,我脚边有纸。”
监考过来捡走,当场展开,看了一眼,抬笔在记录表写了时间和座位号,道一声继续。
阮时苒按住答题卡,继续写。
又过了一会儿,她的桌子被后排轻碰,卡边往外滑。
她用左肘压住,右手不停。
监考从窗边绕过,看了看那一排,没停。
收卷铃响。
顾孟舟靠在墙边,袖口卷到一指。
他看着阮时苒:“反应挺快。”
阮时苒语气平直:“你心里有数。”
他咧嘴笑了一下:“等榜。”
人群忽然让出一条路。
宋斯年提一只搪瓷缸过来:“喝一口。”
缸里是米汤,温度正好。
阮时苒接过,抿两口。
宋斯年看一眼走廊口:“让一让。”
围着看热闹的散开。
广播里提醒下午按黑板图就座。
换场时,座签又乱了一阵,几张号牌被拿错。
阮时苒伸手把“3—o5”
扣住,对工作人员说台账再核一次。
工作人员对着台账和油印,点头,更换。
旁边几个考生笑,说她事多。
另一个考生回一句:“座位错了扣一卷,你乐意扣她不乐意。”
监考走到那一排,停了一下,走了。
最后十分钟,监考提醒检查姓名和准考证号。
阮时苒把姓名框勾一遍,确认无漏。
宿舍里很闷。
床板硬,四张床全铺了书,大家各忙各的。
阮时苒把准考证、笔、橡皮摆齐,把闹钟设到早上六点。
楼道有人对答案对到起冲突,一句没对齐,再来一句就冒火了。
隔壁床抬头笑,说这火留到考场里去烧题。
笑声把紧绷切开一点缝。
过道灯灭了一盏。
宿舍逐个安静。
第二天一早,安检又排起队,工作人员换了一拨。
检查更细。
顾孟舟走在前面,把证件递过去,手背有粉痕。
工作人员让他擦干净再进。
轮到宋斯年,他把一叠削好的铅笔递给走廊尽头的同学,说摔断了去这儿领一支,别在教室里削。
教室里光线稍暗,靠窗那排更亮。
下午最后一科。
走廊更挤。
有人突然求换座,说自己近视看不清黑板。
监考让他坐到前排空位。
旁边几个人起哄说偏心。
监考指着黑板图说那是同等空位,不是偏心。
起哄的人闭嘴。
卷子下。
教室里没有杂音。
最后五分钟,后排又有人咳嗽。
监考抬眼看时间,没有说话。
收卷铃响起,整栋楼像同时松了一口气。
有人靠在墙上笑。
有人蹲在地上想缓一会。
有人问要不要去操场跑两圈散气。
也有人说回去就睡。
校门口,顾孟舟慢慢走过来,目光盯着阮时苒:“等榜。”
他没再多说。
队里有人喊他,他回头走了,背影紧。
宋斯年把一张小纸条塞到阮时苒掌心:“先吃再睡。”
纸条包着一块方糖。
阮时苒收起,说了句谢谢。
两人往宿舍方向走。
路过宣传栏,几名老师在贴考纪通报,标题写着:某考场出现抛掷纸团未查出来源已记录。
旁边又贴一张:座签混拿两起已当场更正。
学生围过去看,有人啧一声,说别和通报撞上名。
有人笑说这话谁都懂。
宿舍楼下很吵。
大家都在泄。
有人把书往床上一摔,说终于结束。
有人抱着书说还没结束,成绩才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