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通商的具体章程、税则、路线,毕竟这是关乎他们身家性命的大事。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从开席到宴席接近尾声,董家诸人言谈涉猎虽广,却始终没有提及一句关于朝廷贸易安排的话头。
他们只是仔细地听着,夹杂着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关于罗刹百姓和贵族的问题。
宴席散去,董锦昌亲自将张佳玉送到客房院外。
月光如水,洒在庭院中,映照四下一片清冷澄澈。
“张大人一路劳顿,早些安歇。”
张佳玉自己却是没有忍住,朝董锦昌问道:“董兄,今夜宴席,我以为诸位会问及朝廷与罗刹通商之策...你我为故交,你若问,我或许会透露一二...”
董锦昌闻言微微一笑,张佳玉会不会透露他不知道,他知道的是,父亲关照自己,万不能提及此事,这也是为了将来他们能顺利同罗刹贸易。
“张大人,朝廷大事,自有庙堂之上的诸位大人和陛下圣心独断,我董家虽是商贾,也深知分寸二字,该我们知道时候,朝廷自有明旨下达,此刻多问,反倒显得我等沉不住气,徒惹人笑。”
他顿了顿,望向北方深沉的夜色,语气带着晋商特有的精明和远见,“况且,真正的准备,不在于打听,而在于做事,开原城的人气,与各部落的关系,通往北方的道路,乃至对罗刹人喜好的了解...这些才是根基,只要根基稳了,无论朝廷的章程何时下来,我董家,都已然站在了最前面。”
董锦昌没有说的是,或许早在父亲决定将根基定在开原时,便已经是为今日铺好了基石。
张佳玉闻言不由颔首,也对董家肃然起敬。
“你们董家有如此格局,相信不管陛下如何定章程,最后的名单之中,定会有你们董家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