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抵挡。”
第三,归附曹操是“万全之策”。
蒯越认为,曹操若能击败袁绍,必将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势力,统一北方只是时间问题。
此时归附曹操,不仅可以避免荆州陷入战乱,还能为蒯氏家族、蔡氏家族以及荆州士民谋得安稳——曹操必定会善待归附的荆州望族与官员,而刘表也能“长久享受福分,将之传给后代”。
反之,若刘表坚持中立,甚至与曹操为敌,一旦荆州被曹操攻破,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蒯越,荆州从事中郎韩嵩、东曹掾傅巽等人也多次劝刘表结交曹操,他们的观点与蒯越基本一致。
然而,刘表却始终无法摆脱“称霸天下”的幻想,同时也担心自己一旦归附曹操,会失去手中的权力,因此最终还是拒绝了蒯越的建议,继续保持中立。
建安五年十月,官渡之战以曹操的胜利告终——曹操奇袭袁绍的乌巢粮仓,烧毁了袁绍的全部粮草,袁绍大军瞬间崩溃,袁绍本人仅率数百骑逃回河北。
此后,曹操逐步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实力愈发强大。而刘表的“中立”,不仅让他错失了与曹操结交的最佳时机,也让荆州在未来的局势中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境地。
蒯越见刘表执迷不悟,心中虽有遗憾,却也明白刘表的性格缺陷已无法改变,因此开始为自己、为家族以及荆州的未来做长远打算——他知道,曹操南下荆州只是时间问题,而荆州的命运,终将与曹操紧密相连。
建安十三年(208年),注定是改变三国历史走向的一年。
这一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他将目光投向了南方的荆州与江东,决定发动南征,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
七月,曹操亲率十三万大军(号称二十万)南下,直指荆州;八月,荆州牧刘表病逝——这位在荆州经营了十八年的割据诸侯,最终未能看到荆州的未来,便带着“称霸天下”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刘表的病逝,让荆州陷入了更大的混乱。
按照刘表的遗愿,其少子刘琮继位为荆州牧。
刘琮当时年仅十八岁,自幼生长在深宅大院中,缺乏政治经验与军事才能,面对曹操大军压境的局面,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
而荆州内部,也分裂成两大阵营:
一方是以刘表长子刘琦、刘备为首的“主战派”。
刘琦因母亲蔡氏(刘表后妻,蔡瑁之姐)的排挤,被迫前往江夏郡(今湖北武汉)担任太守,手中掌握着部分兵力。
刘备则在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被刘表安置在新野(今河南新野),负责抵御曹操的南下,此时也拥有一万多兵力。
刘琦与刘备认为,荆州地势险要,拥有十万大军,若能联合起来,凭借襄阳、江陵等坚城,必能抵挡曹操的进攻;同时,他们还可以联合江东的孙权,形成“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