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女生同人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141章 荀彧

第141章 荀彧(2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抗战之烽烟万里 神匙迷航 修仙:从一只斗鸡开始 生育值0?毛茸茸老公皆顶级大佬 莫纳德遗迹 迷航方舟 小林修行记 先生又又又又成仙了! 正做加减法,系统早到五十年 身份转换:强者归来【唐赟续】

p>

更惊险的是豫州刺史郭贡的五万大军兵临城下。

部将主张紧闭城门,荀彧却换上朝服,单人匹马出城赴会。

郭贡帐中,刀斧手环伺,荀彧却从容展开《孙子兵法》:\"昔楚庄王围宋,申舟死而楚军退;今我鄄城虽小,却有与城俱亡之志。将军若攻,吾等必以死相拼,将军纵能破城,亦将损兵折将;若退,吾愿以粮草相赠,结为盟友。\"

郭贡盯着他腰间的青铜剑,忽然问:\"此剑莫非荀氏祖传?\"

荀彧解剑置案:\"正是祖父神君遗物。昔祖父以剑立名节,今日吾以剑明心志——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次日,郭贡大军悄然退去,留下满地未燃的火把。

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流亡至安邑,袁绍集团对是否迎天子争论不休,荀彧却在曹操军帐中铺开舆图:\"明公试想,当年汉高祖为义帝发丧,天下归心;今日若能奉迎天子,便是握住了天下大义的剑柄。\"

曹操犹豫:\"若天子年少,权臣当如何自处?\"

荀彧叩首道:\"昔伊尹放太甲于桐宫,霍光废昌邑王,皆因社稷为重。明公但为汉之周勃,何虑后世议论?\"

迁都许昌的仪式上,荀彧扶着汉献帝的车辇,听着百姓山呼\"万岁\",忽然想起叔父荀爽临终遗训:\"士大夫者,非为一姓之臣,乃为天下之臣。\"

此刻的他,既是汉室的尚书令,也是曹操的谋主,这种双重身份,将在未来十七年里成为他命运的双刃剑。

他精心设计的\"奉天子\"战略,表面是\"匡扶汉室\",实则是为士族争取政治话语权——通过汉献帝的名义征召天下名士,以尚书台为枢纽掌控选官权,构建起\"汉室为表、曹氏为里、士族为骨\"的政治结构。

在许昌的尚书台,荀彧构建了独特的人才生态系统。

他设立\"贤良方正科\",既提拔陈群、钟繇等门阀子弟,又破格任用戏志才、郭嘉等寒门士子,形成\"门阀掌枢要、寒门效实务\"的平衡格局。

他主持修订的《建安新仪》,规范君臣朝会、诸侯觐见之礼,使曹操集团兼具\"汉臣\"与\"霸府\"双重属性。

某次宴会上,孔融嘲讽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众人皆惊,荀彧却笑着为孔融斟酒:\"文举兄素有直声,此乃朝廷之幸。\"

表面是和稀泥,实则是在保护士族的\"批判火种\"——他深知,若连孔融这样的名士都要诛杀,曹操集团将彻底沦为军阀政权,再无\"匡扶汉室\"的合法性。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进入胶着状态。

曹操写信给荀彧,称\"士卒疲惫,粮草将尽,欲还许都\"。

荀彧的回信如惊雷震耳:\"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这封信的背后,是精密的战略部署:他提前命李通在汝南袭击袁绍粮道,让袁绍分兵救援;又通过细作,将沮授\"护粮须用重兵\"的建议泄露给郭图,导致袁绍仅派淳于琼五千人守乌巢;更关键的是,他说服曹操留下荀攸、郭嘉守大营,自己亲率精兵奇袭——这一安排,既稳住了军心,又避免了\"主将轻出\"的风险。

当乌巢的火光映红天际时,荀彧站在许昌观星台上,望着北方喃喃自语:\"袁本初啊袁本初,你输的不是兵力,是人心。\"

建安十七年(212年),董昭等人提议曹操晋爵魏公、加九锡。

消息传来,荀彧在尚书台的长廊里来回踱步,袍袖扫落了案上的《周礼》。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魏公\"二字意味着什么——那不是简单的爵位晋升,而是要建立一个独立于汉室的封国,是对\"奉天子以令诸侯\"初心的彻底背叛。

曹操请荀彧赴宴,席间指着案头的九锡诏书问:\"文若以为,孤可受此乎?\"

荀彧望着杯中晃动的酒影,缓缓道:\"昔曹公奉天子,天下谓公为汉之周勃;今若受魏公之封,恐将为汉之王莽矣。\"

曹操的脸色瞬间阴沉:\"文若可知,孤今日之位,退则必为俎上鱼肉?\"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屋网】 www.5c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世威大帝 如何拯救德意志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中国古代名人传 古人看我玩原神 苏定方演义 红楼群芳谱 农民将军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