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地堆在地上,最上面那本破旧古籍格外显眼。
“真是奇妙。”
秦淳轻声感叹。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乾坤袋这样的法宝,难免感到新奇。
“东西已经送到,请秦大帅慢慢清点,我们先行告退。”
二长老拱手道。
不知为何,面对秦淳时他总觉得压抑,只想尽快离开。
他只以为是对方的身份使然,没有多想他的修为深浅。
“哦?”
秦淳微微点头,“既然如此,就不留二位了。”
一直沉默的计桦这时上前一步:“润文,这东西送给你。
符中藏了我的一道法力,可以保你一次周全。”
说着,他将一张黄符递到秦淳手中。
感受到符中流动的法力,秦淳没有推辞,坦然收下——虽然他心里清楚,自己未必需要。
看到秦淳收下礼物,计桦眼中闪过一丝安心,随即与二长老离开了督军府。
待两人离开后,秦淳开始翻阅这些典籍。
除那本残卷外,其余书册墨迹依旧新鲜,显然是近期抄录的。
他自然而然地先拿起那本与众不同的古书——不知为何,总觉得这本书与他有着说不清的联系。
古籍封面破损严重,只剩下一个“魔”
字依稀可辨。
秦淳仔细翻看,现这并非道家经书,也不是灵幻界的秘闻,而是一部志怪小说。
书中讲述一个落第书生返乡途中遇雨,在破庙遇到僧人和道士,三人夜谈奇闻异事,倒与他以前读过的《十日谈》有些相似。
“这些故事真是奇怪……”
他轻声自语。
看完这本古书后,秦淳觉得其中的内容颇为蹊跷,但具体怪在哪里,一时还说不上来。
“真是奇怪,这书里的内容到底哪里不对劲呢?”
秦淳再次仔细阅读古书中的内容。
第一次看时太过匆忙,许多细节被忽略了。
这次,他把注意力放在三人讲述的故事上。
他隐约觉得,这三个故事并非随意编造,而是存在某种联系。
第一个故事由书生讲述,是他自己的经历,或者说是一个诡异的梦境。
书生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山村,父亲是村里的教书先生,母亲早逝。
父亲从小教导他要考取功名。
他读书非常刻苦,但命运弄人,就在他准备赴京赶考时,父亲病逝。
为了守孝,他错过了那次科举,一守就是三年。
这三年里,他除了独自守孝,更加废寝忘食地读书,一心只想考取功名。
三年后,他再次准备参加科举,却在出前病倒,随后做了一个漫长的梦。
梦中,他看到许多熟人来到家中,说了些话,还有人默默流泪。
接着,一切陷入黑暗。
在黑暗中,他遇见了更多的人——有人哭泣尖叫,有人放声大笑,也有面目狰狞、浑身恶臭的,甚至还有满脸绒毛、形状怪异的……总之,形形,各不相同。
直到他在黑暗中看见最后一张脸——是个道士打扮的人,递给他一颗赤红灼热的圆珠。
随后,他便从梦中惊醒。
醒来时,他现自己不在家中,而是身处一片荒郊野外。
他不知道耽误了多久,只能匆忙赶往京城。
可惜,或许因为来自偏远地区,他的打扮与京城之人格格不入,考官对他印象不佳,最终他科举落榜,名落孙山。
读完书生的故事,秦淳心中闪过一丝明悟。
他隐隐有所猜测,但还不能确定,于是继续看向第二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由和尚讲述,是他出家前从村里长辈那里听来的传说。
与书生相似,他也出生在一个远离喧嚣的小村庄。
但他的父亲不是教书先生,而是一位普通农夫,父母都还健在。
尽管家境平凡,父母却对他格外疼爱。
但有一天,当他想去后山玩耍时,一向温和的父母突然严厉地训斥了他,禁止他靠近后山,并给他讲了一个诡异的传说。
几百年前,村里最有前途的人,在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前一晚突然去世。
因为他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为人宽厚,村民们自为他收敛,将他安葬在后山。
可是在下葬后的第七天夜里,天空突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