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家春”,有时处理政务之余,也会召兰儿前来,与她商议国事。
兰儿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每次谈及朝政,都点到即止,从不越界,既展现了自己的聪慧,又不会让咸丰帝觉得她干预朝政。她更懂得如何讨好咸丰帝,知道他处理政务辛苦,便时常为他弹奏乐曲、哼唱小调,为他排解压力;知道他喜爱书法,便苦练书法,模仿他的笔迹,时常与他一同练字;知道他饮食挑剔,便亲自下厨,为他做几道可口的小菜。
这般温柔体贴、聪慧过人的女子,让咸丰帝彻底沉沦。他每日除了处理必要的政务,其余时间几乎都与兰儿腻在一起,对后宫的其他妃嫔更是视而不见。皇后钮祜禄氏虽心中不快,却也只能隐忍,毕竟兰儿深得帝宠,她作为皇后,不能因妒生事,影响后宫和睦。
其他妃嫔见状,也只能暗自羡慕嫉妒,却不敢有丝毫怨言。
可就在兰儿风光无限、宠冠后宫之时,一场风波却悄然袭来。
朝中一些老臣,对懿贵妃的受宠心存不满。他们觉得,皇上过于沉溺女色,荒废朝政,而懿贵妃出身叶赫那拉氏,更是犯了祖宗大忌。
原来,兰儿的祖先,乃是明末的叶赫部落人氏。叶赫部落曾是东北地区的强大部落之一,与满洲建州部常年征战。叶赫部落酋长布扬古,曾联合九个部落,共同围攻建州部,想要将其剿灭。可没想到,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用兵如神,不仅击退了九部联军,还顺势剿灭了叶赫部落。
临死前,布扬古对着苍天发誓:“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这句话,如同诅咒一般,在满洲贵族中流传了数百年。努尔哈赤虽剿灭了叶赫部落,但念及自己的妻子孝慈高皇后是叶赫部落酋长之女,便没有赶尽杀绝,允许叶赫部落的子孙继续繁衍。但他也暗诫子孙,以后不得与叶赫后裔通婚,以防后患。
此后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六位皇帝,都谨遵祖训,从未与叶赫那拉氏女子通婚。可到了咸丰帝这里,由于年代久远,祖训早已被人淡忘。咸丰帝选秀之时,只看中了兰儿的容貌与才情,并未在意她的出身。
如今,懿贵妃兰儿宠冠后宫,还生下了皇子,那些坚守祖训的老臣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认为,叶赫那拉氏的女子入宫,本就违背了祖训,如今更是深得帝宠,甚至有可能影响皇位继承,这是万万不可的。
于是,以大学士祁寯藻为首的几位老臣,联名上书,劝谏咸丰帝。奏折中,他们详细讲述了叶赫部落与建州部的历史恩怨,以及努尔哈赤的祖训,直言“叶赫那拉氏女子入宫,恐为社稷之祸”,恳请咸丰帝“谨遵祖训,疏远懿贵妃,以保大清江山稳固”。
咸丰帝看着这份奏折,心中也泛起了嘀咕。他并非不知道叶赫那拉氏与满洲的历史恩怨,只是当初选秀之时,并未放在心上。如今被老臣们一提醒,他才想起了那个流传已久的诅咒。
可让他疏远兰儿,他又实在做不到。兰儿不仅容貌出众、才情过人,更重要的是,她懂他、疼他,是他后宫中唯一的红颜知己。这几年,他之所以能在繁重的政务和内忧外患的压力下支撑下来,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兰儿的陪伴与慰藉。让他放弃这样一个女子,无异于断了他的精神支柱。
咸丰帝陷入了两难之中。一边是祖宗的祖训和老臣们的劝谏,关乎大清江山的稳固;一边是自己深爱的女子,难以割舍。他拿着奏折,在养心殿中徘徊了许久,心中反复挣扎。
老臣们见咸丰帝迟迟没有回复,便又纷纷上书,有的甚至以死相谏,恳请咸丰帝以江山社稷为重。祁寯藻更是在朝堂上直言不讳:“皇上,祖训乃祖宗心血所凝,不可违背!叶赫那拉氏的诅咒,绝非空穴来风,如今懿贵妃宠冠后宫,若不加以约束,日后恐生祸端,到那时,悔之晚矣!”
咸丰帝被老臣们逼得紧了,心中也有些烦躁。他知道老臣们是为了大清江山着想,可他们却不懂他与兰儿之间的感情。他猛地一拍龙案,沉声道:“够了!此事朕自有决断,尔等不必再议!”
退朝之后,咸丰帝径直来到了“天地一家春”。兰儿见他神色不悦,便知道定是出了什么事。她连忙上前,温柔地为他更衣、奉茶,轻声问道:“万岁爷,今日朝堂之上,可是发生了什么烦心事?”
咸丰帝看着兰儿温柔的脸庞,心中的烦躁顿时消散了大半。他叹了口气,将老臣们上书劝谏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兰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