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完颜宗望等金军将领看着宋军逃跑的狼狈样,私下里冷笑:“原来这大宋,就是个外强中干的空架子,等咱们养好了精神,下次就轮到打他们了!”
而远在汴京的徽宗,还在为童贯编造的“小胜”
沾沾自喜,全然不知,一场灭国之灾,已经在北方悄悄酝酿。
宣和七年十一月,汴京城迎来了当年的第一场雪。
徽宗正在上清宝宫举行斋醮,林灵素此时虽失宠,但仍被允许参与道事,只见他在坛上高声宣称:“上天垂怜,将赐陛下无边福寿!”
徽宗听得喜笑颜开,当即下令赏赐所有道士。
可就在此时,一道八百里加急的军报送到了宫中:“金军分两路南侵,东路已破檀州,西路逼近雁门关,河北、山西诸州接连失陷!”
原来金国灭辽后,早已对大宋的富庶垂涎三尺。
完颜阿骨打死后,继位的完颜吴乞买更是迫不及待地要南下,他们看透了徽宗的昏庸、大宋的腐败,知道这是吞并中原的最好时机。
于是,金军以“宋廷违约,不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为借口,兵分两路,大举南侵。
东路军由完颜宗望率领,从平州出,不到一个月便占领了燕京。
沿途宋军要么不战而降,要么一触即溃,守将们要么是蔡京、童贯提拔的亲信,根本不懂军事;要么是早已被搜刮得没了斗志,只想保命。
金军渡过黄河时,守河的宋军竟连营寨都没扎好,见金军来了,纷纷弃船而逃,完颜宗望不费吹灰之力便渡过黄河,直逼汴京。
西路军由完颜宗翰率领,从大同出,一路攻克朔州、代州,直取太原。
太原守将王禀率军民拼死抵抗,可徽宗却迟迟不派援军,此时的朝廷,还在为“是否迁都”
争论不休,童贯甚至偷偷带着自己的亲信和财宝,从太原逃回了汴京。
最终太原城破,王禀战死,西路军与东路军形成夹击之势,汴京危在旦夕。
警报接连传到汴京,朝廷上下一片恐慌。
大臣们有的主张迁都南下,有的主张坚决抵抗,争吵不休。
徽宗看着满朝文武,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当了二十多年皇帝,从未处理过如此危急的军情,平日里只会赏画、填词、与李师师厮混,此刻早已慌了神。
不久后,金军使者带着檄文来到汴京,檄文中历数徽宗的罪状:“沉迷声色,荒废朝政,任用奸佞,搜刮民财,联金灭辽却失信于金……”
徽宗读着檄文,双手颤抖,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嘴里只会念叨:“休、休……”
他甚至想偷偷带着妃嫔、珍宝,弃城逃往江南,可刚收拾好行李,便被李纲等大臣拦住,只得作罢。
此时的徽宗,早已没了往日的风流倜傥,只剩下恐惧与懦弱。
他看着宫外越来越近的金戈铁马,突然生出了“禅位”
的念头,只要把皇位传给太子,自己就能卸下这千斤重担,躲起来保命。
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徽宗在福宁殿召集大臣,突然抓住蔡攸的手,哭道:“我平日性子刚硬,没想到金人竟敢如此欺辱我!”
话刚说完,便“咕咚”
一声栽倒在地,昏了过去。
内侍们手忙脚乱地灌药,折腾了半个时辰,徽宗才悠悠转醒。
他挣扎着坐起来,让内侍拿来纸笔,颤抖着写下:“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居龙德宫。”
就这样,在金军兵临城下之际,徽宗将自己亲手酿成的大祸,甩给了太子赵桓,自己则当起了“太上皇”
,一心想着如何逃离汴京。
靖康元年正月,钦宗刚刚即位,金军东路军便已抵达汴京郊外的牟驼冈。
徽宗得知消息后,再也顾不上“太上皇”
的体面,带着蔡京、童贯、梁师成等心腹,以及大批珍宝、妃嫔,偷偷从通津门逃出汴京,一路南逃,最终躲到了镇江。
他甚至还下令将江南的漕运物资全部运往镇江,美其名曰“以备军需”
,实则是为自己留后路。
可他却忘了,正是自己当年听信童贯之言,联金灭辽,才引来了这亡国之祸。
留在汴京的钦宗,在李纲等人的辅佐下,勉强组织起防御,打退了金军的第一次进攻。
完颜宗望见一时无法攻克汴京,又收到了宋廷割让太原、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