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得让人不自在。
褒姒低头垂目,任由他摆弄,脸上没什么表情,他却似瞧着什么稀世珍宝,乐此不疲。
到了庭院里,幽王也非要与她肩并肩,手臂死死圈着她的腰,十指扣得紧,仿佛怕她跑了去。
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他的目光却从不错开她半分,脚步跟着她的节奏,哪怕她停步看花,他也只顾盯着她的侧脸傻笑,那副痴迷模样,活像丢了魂。
夜里更是荒唐。
寝宫之中月光如水,桌上的美酒佳肴冷了又热,幽王却只拉着褒姒共执一杯,自己喝一口,便硬凑到她嘴边灌下去,酒液洒在衣襟上,他也不恼,反倒盯着她泛红的脸颊哈哈大笑,笑声粗嘎刺耳。
用餐时,他非要用同一副碗筷,夹起菜来也不管烫不烫,直往她嘴里送,眼神里的贪婪混着些微的占有欲,仿佛喂她吃口东西,便能证明这美人完完全全属于自己。
褒姒小口吞咽,他便咧开嘴笑,那笑声在空荡的寝宫里回荡,透着一股子沉溺酒色的昏聩。
幽王对褒姒的迷恋,哪是什么柔情蜜意,不过是色令智昏。
他整日围着她打转,朝堂的奏章、边境的烽火,全被抛到脑后,满脑子都是如何讨她欢心,如何把这美人锁在身边,仿佛这世间除了与褒姒厮混,再无其他正经事可做。
这般日夜厮守、形影不离,幽王竟一连十余日将朝堂政务抛诸脑后,全然不管不顾。
朝臣们哪敢懈怠?每日天还没亮,便已穿戴好朝服,整整齐齐地候在朝门外,屏声静气地等着面见天子,奏报国家大事。
可从天边泛起鱼肚白,一直等到日头升至半空,那厚重的朝门始终紧闭着。
偶尔有内侍从旁经过,问及陛下何时临朝,也只含糊一句“陛下尚未起身”
,再无多言。
大臣们你瞅瞅我,我瞧瞧你,脸上皆是掩不住的无奈与忧虑。
有人眉头紧锁,似在忧心边境的战事;有人不住地叹气,为堆积的政务愁;还有人望着紧闭的宫门,眼神里满是失望。
最终,也只能重重叹口气,摇着头,一步三回头地各自散去。
此时的朝堂之上,待批的奏章早已堆得像座小山,边境传来的急报也送来了好几封,字里行间皆是军情紧急。
可这些,幽王全当没看见、没听见,他的满心满眼,都只装着一个褒姒,再容不下其他。
幽王自得了褒姒,便一头扎进她的美色里,索性搬去琼台长住,日日与她对饮欢歌,沉溺在温柔乡中。
这般寻欢作乐,一晃便是三个多月,竟一次也没踏足过申后的寝宫。
宫墙里没有不透风的墙,幽王与褒姒的缠绵事,很快就传到了申后耳中。
起初,申后念及夫妻情分与后宫规矩,还能强压下心头的不快,耐着性子隐忍。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君王的冷落像根刺扎在心头,眼见着丈夫被新欢迷得晕头转向,连正宫的体面都抛在脑后,她胸中的妒火再也按捺不住,烧得五脏六腑都似在烫。
申后乃是申侯之女。
申国在周成王时期,因进献凤凰有功,被封于镐京以西,肩负着为周朝镇守西部边疆的重任。
申国与周天子世代联姻,关系紧密。
申国国君多在周王室担任要职,深受历代周王的信任。
不过,申国与更靠西的犬戎部落往来也十分密切,这曾引周宣王的不满。
当年宣王为此征讨过自己母后的母家申国,却在千亩之战中大败。
为了达成和亲、稳定局势,宣王为当时还是太子的幽王聘娶了申侯之女,并立为正妻。
也正是凭借申国的支持,宣王后来在与西戎的战事中才能屡次取胜。
这日,申后正坐于宫中,忽闻远处琼台方向隐隐传来丝竹宴饮之声,料定又是幽王与那褒姒在寻欢作乐,积压多日的怒火顿时如火山般喷,当即带着一众宫娥,怒气冲冲地赶往琼台。
刚到琼台殿外,便见幽王与褒姒紧紧相拥着坐在席上,正亲密地交杯共饮,笑语嫣然。
那褒姒瞥见皇后驾到,竟毫无起身迎接之意,依旧懒洋洋地靠在幽王怀里,神色冷淡,眉宇间带着几分傲气,仿佛没看见这位正宫娘娘一般,那份无礼与轻慢,刺得申后眼睛生疼。
申后本就怒火中烧,见此情景更是忍无可忍,厉声斥道:“哪里来的贱婢,也敢在此放肆,搅乱后宫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