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那以后,蔡京便成了童贯在杭州的“得力助手”
。
他每日闭门作画,画的都是徽宗喜欢的山水花鸟,每幅画上都题上优美的诗句,还特意署上自己的名字。
他知道徽宗欣赏有才之人,这样既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又能让童贯在呈送时提及自己。
除此之外,蔡京还四处奔走,帮童贯搜集当地的奇珍异宝。
他得知太湖边有一块巨大的太湖石,形状奇特,如卧虎一般,便亲自带人去搬运,光是运费就花了上千两银子;他还找到一位民间艺人,让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套“八仙过海”
的摆件,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童贯见蔡京如此用心,心中大喜。
临行前,蔡京又偷偷塞给童贯一箱金银珠宝,低声道:“还望公公在陛下面前多多提携,蔡京感激不尽。”
童贯收下珠宝,拍着胸脯保证:“蔡大人放心,此事包在咱家身上。”
回到汴京后,童贯第一时间入宫向徽宗复命。
他把蔡京画的书画、搜集的珍宝一一呈上,特意说道:“陛下,这些书画中有不少是杭州通判蔡京所画,此人不仅画技高,书法更是一绝,臣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如今屈居杭州,实在可惜。”
徽宗拿起蔡京的画,仔细一看,只见画中山水意境悠远,笔法细腻,题诗也颇有文采,不由得点头称赞:“此人确实有才,朕竟不知江浙还有这样的人才。”
童贯见徽宗心动,又趁热打铁,联络了朝中几位与自己交好的大臣,让他们也在徽宗面前举荐蔡京。
同时,他还贿赂了宫中的宦官和宫女,让他们时常在徽宗耳边说蔡京的好话。
徽宗欣赏有才之人,再加上众人的举荐,便下旨召蔡京回京,任命他为定州知州。
仅仅两个月后,又改任大名府知府。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蔡京连升数职,最终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也就是宰相,一跃成为朝中权势最大的大臣。
蔡京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报答童贯的恩情。
他向徽宗举荐童贯,说他南下采办有功,又有军事才能,请求徽宗重用。
徽宗本来就非常信任童贯,便任命童贯为开府仪同三司,还让他掌管枢密院。
要知道,枢密院是掌管军事的重要机构,历来由文官担任长官,童贯一个宦官能担任此职,在大宋历史上还是头一遭。
自此,蔡京与童贯结成了紧密的同盟,开始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势力,排挤异己。
而徽宗则依旧沉浸在自己的“雅趣”
中,对朝堂上的暗流涌动毫不知情,大宋的国运,也在这看似繁华的表象下,一步步走向了深渊。
蔡京当上宰相后,便以“复行新法”
为旗号,开始在朝中大肆排挤异己。
他知道徽宗对元佑旧党心存不满,当年元佑旧党打压新法,还曾反对徽宗登基,于是便借机难,把所有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大臣都扣上“元佑党人”
的帽子。
他先拿原宰相司马光开刀。
司马光虽是一代名相,却因反对新法,被蔡京视为眼中钉。
蔡京向徽宗上奏,说司马光“废除新法,动摇国本”
,请求徽宗追夺他的官职。
徽宗一开始就对司马光没有好感,再加上蔡京在一旁煽风点火,便下旨追夺司马光的“温国公”
封号,还销毁了他的画像。
紧接着,蔡京又列出了一份“元佑党人名单”
,把文彦博、苏辙、苏轼、黄庭坚等一百一十七位大臣都列入其中。
这些人中,有的早已去世,有的已经退休,还有的正在朝中任职。
蔡京不管这些,他请求徽宗御书这份名单,然后命工匠刻在石碑上,立在端礼门,名曰“党人碑”
,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些人是“奸党”
。
徽宗觉得这是个彰显自己权威的好机会,便亲自提笔写下了“元佑党籍碑”
五个大字。
石碑立起的那天,蔡京特意带领百官前往观看,还下令:“凡列入党籍者,其子孙后代不得为官,宗室不得与他们通婚,臣僚中若有姓名与党人相同者,一律改名。”
一时间,朝中人心惶惶。
有位大臣名叫李惇,与党人名单中的一位大臣同名,不得不改名为李亨;还有一位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