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立其为太子。
可裴满氏却坚决反对,她认为完颜济安年纪尚幼,且其母妃并非出身贵族,若立为太子,恐难以服众。
实则,裴满氏是想等自己生下皇子后,再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以便将来能垂帘听政。
为了阻止立储,裴满氏暗中打压支持完颜济安的大臣,凡是上书请求立太子的官员,要么被调往偏远地区任职,要么被安上“结党营私”
的罪名革职查办。
这完颜济安却是个福薄之人,没多久就夭折了。
丧子之痛与皇后的步步紧逼,让完颜亶的性格生了巨变。
他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可信,大臣们要么依附皇后,要么心怀鬼胎;后宫妃嫔们看似温顺,实则各有算计。
巨大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他开始借酒消愁,起初只是偶尔饮几杯,后来竟展到彻夜狂饮,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醉酒后的完颜亶,完全没了往日的贤明,变得暴戾无常。
一次,他与大臣们在宫中宴饮,翰林学士张钧因起草的诏书里有“龙潜于渊”
之句,被他曲解为“讽刺自己被困后宫,不得自由”
,当场下令将张钧拖出去杖毙。
还有一次,他见自己的弟弟完颜元在宴会上神色淡然,没有迎合自己,便怀疑完颜元有谋反之心,不问青红皂白,赐死了完颜元及其家人。
朝中大臣人人自危,生怕一句话说错就掉了脑袋。
曾经的“皇统盛世”
渐渐褪去光彩,金国的朝堂笼罩在一片恐怖的阴霾中。
而在这片阴霾里,一个野心勃勃的身影正悄然崛起,他便是完颜亶的堂弟完颜亮。
完颜亮,原名完颜迪古乃,是金国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庶孙,父亲是完颜阿骨打的庶长子完颜宗干。
他自幼才华横溢,不仅精通女真骑射,还熟读汉家典籍,能诗善文,与完颜亶一样,深受汉文化影响。
但与完颜亶不同的是,完颜亮的心中,始终燃烧着对权力的渴望。
早在完颜亶登基之初,完颜亮便觊觎皇位。
他认为自己的父亲完颜宗干是太祖长子,功勋卓着,自己作为宗干之子,比完颜亶更有资格继承皇位。
可碍于完颜亶是太宗指定的继承人,且起初深得民心,他只能将野心深埋心底,表面上对完颜亶恭顺有加。
完颜亮利用自己与完颜亶的堂兄弟关系,时常入宫陪伴完颜亶饮酒聊天,对完颜亶的想法百般迎合。
完颜亶因皇后干政、丧子之痛而郁郁寡欢,完颜亮便时常说些宽慰的话,还为他出谋划策,看似处处为他着想。
一次,完颜亶抱怨裴满氏干涉朝政,完颜亮便顺着他的话说:“皇后娘娘虽为陛下着想,但若过于干预前朝,恐会引起朝臣不满,不利于陛下集权。
陛下不如稍稍限制皇后的权力,让朝臣们知道,大权仍在陛下手中。”
这番话既迎合了完颜亶的心思,又没有直接指责裴满氏,让完颜亶对他更加信任,认为他是难得的“知心人”
。
凭借着这份“信任”
,完颜亮的官职一路飙升,从奉国上将军、中京留守,逐渐升至平章政事,进入金国的权力核心。
后来,完颜亶又提拔他为右丞相,让他掌管朝政。
此时的完颜亮,手握重权,却并未满足,他开始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拉拢那些对完颜亶不满的官员。
当时朝中许多大臣都因完颜亶的暴戾而心怀怨恨,也对裴满氏干政不满。
于是,完颜亮常常在私下里与这些大臣接触,对他们表示同情,承诺若将来自己掌权,定会重用他们,为他们平反冤屈。
渐渐地,一批大臣成了完颜亮的亲信,他们遍布朝堂各个部门,为完颜亮传递消息,出谋划策。
完颜亮的野心,并非无人察觉。
金国宗室完颜宗本曾提醒完颜亶:“完颜亮野心勃勃,且手握重权,陛下不可不防。”
可此时的完颜亶,要么沉浸在酒精中无法自拔,要么被完颜亮的恭顺所蒙蔽,根本听不进劝告,反而斥责宗本“挑拨离间,心怀不轨”
。
就这样,完颜亮在完颜亶的眼皮底下,一步步壮大自己的势力,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将这位曾经的“贤明之君”
拉下皇位,取而代之。
而这个时机,很快便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