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未说完,就被柳芸瞪了一眼,讪讪住口。
到了安宁坊的宅院,周围邻居都探头探脑地打量这一大群人。
“这家人看着不像京城人啊。”
“是啊是啊,也不知买得起买不起。”
“听说这宅子要价不菲呢。”
闲言碎语传入柳芸耳中,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正要说话,却见一个身着绫罗绸缎的妇人带着丫鬟走来。
“这位夫人也是来看宅子的?”那妇人上下打量柳芸一行人,语气里带着几分傲慢。
柳芸淡淡道:“是啊,怎么,这位夫人也看中这处宅子?”
“我家老爷在吏部任职,早就看中这里了。”妇人扬着下巴,“劝你们还是别白费工夫了。”
柳芸眉梢微挑,正要开口,却见柳临已经走到那妇人面前。
“在下柳临,不知夫人家老爷是哪位?”
那妇人听到“柳临”二字,脸色顿时一变,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伙计见状,连忙打圆场:“两位夫人莫急,这宅子......”
“不必了。”柳芸打断道,“咱们去看看泰和坊的宅子吧。”
离开时,柳芸回头看了眼那处宅院,若有所思。这安宁坊虽好,但邻里之间这般势利,倒不如换个地方。
马车继续向前,阳光渐渐西斜,街上行人也多了起来。四个孩子在车上叽叽喳喳,说着方才见到的趣事。
柳芸望着前方的街道,心中已有了计较。这宅子不仅要住得舒适,更要能让孩子们安心读书,将来好考取功名。
泰和坊的宅院比起安宁坊来说新了不少。青砖黛瓦,门前的石狮子虽然不算气派,但也干净整洁。院中还有一口水井,倒是方便。
三进的院落,前后十二间房,格局宽敞。前院可以用来会客,中院适合日常起居,后院则清净雅致,适合读书习字。
最让柳芸满意的是第三进院落,左右分成了两个独立的小院,正好可以给孩子们将来各自安置。院中的梅树刚刚开过,落英缤纷,为这个初春增添了几分诗意。
“夫人,你看这井口都没有护栏。”殷欢站在井边皱眉,伸手摸了摸已经被岁月磨得光滑的井沿,“要是孩子们不小心...”
“这个好办,”伙计连忙解释,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砌个围栏的事情,一天就能搞定。用青石做底座,上面再加木栏杆,既结实又好看。”
柳临在后院转了一圈,指着破旧的马厩道:“这地方怎么回事?”马厩的屋顶有几处漏洞,墙角还长着杂草,显然已经荒废多时。
“这个...原主人嫌臭,就荒废了。”伙计搓着手解释,“不过棚子结实,修修就能用。换几根椽子,补补墙,再铺上新草料,保管跟新的一样。”
“修缮费用谁出?”柳临追问道,眉头微皱。
伙计还没来得及回答,柳芸已经发现了新问题:“二进院的下水道堵了,这可不行。”她蹲下身子,用树枝拨弄了一下地上的积水,“得彻底疏通才行。”
但真正让柳芸心动的,是这里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