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的院子里,四个孩子正在苦练功夫。他们的动作虽然生涩,但每一招每一式都竭尽全力,呼出的白气在空中凝结成霜。而他们的柳师姐此刻却坐在暖烘烘的屋里,悠闲地品尝着韩宇为她新烤的枣片糕。
炉火将整间屋子烤得暖融融的,空气中弥漫着枣片特有的香甜气息。韩宇站在火炉旁,小心翼翼地翻动着铁板上的枣片,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把它们烤焦了。
“娘子,这是刚出炉的。”他捏起一片金黄酥脆的枣片糕,迫不及待地送到柳芸嘴边,“趁热吃最好。”
柳芸正专注地看着手中的信件,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什么重要的事情。她下意识地偏了偏头,躲开送到嘴边的枣片糕。
“就一小口嘛。”韩宇眼巴巴地看着她,那模样要多可怜有多可怜,“我可是特意给你烤的,你看这颜色,多完美。”
“你这人烦不烦?”柳芸抬眼瞪他,眼中却闪过一丝无奈,“让我先把信看完。”
韩宇不以为意,反而凑得更近了些:“我都站这么久了,胳膊都酸了。”
无奈之下,柳芸只得张口咬了一小块,香脆可口的滋味在口中化开。她立刻推开他的手:“够了,剩下的你自己吃。”
韩宇美滋滋地将剩下的枣片糕塞进嘴里,哼着小曲继续烤着手中的枣片。炉火映照在他的脸上,衬得整个人都显得格外温暖。
柳芸将注意力重新放回信件上。这是韩壮从京城寄来的,信纸上的字迹透着一股少年人特有的锋锐,却又工整有序。信中提到他已经完成了两件大事。
一是将酬劳送入公主府。这事关系重大,若是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闺秀匣的生意。好在韩壮办事稳妥,没有出任何差错。
二是为闺秀匣专柜选好了店铺位置。位置在京城最繁华的街道上,虽然租金不菲,但胜在人流量大,最适合做生意。
信中还提到,他打算留在京城过年,以便处理店铺装潢事宜。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子干劲,看得出这小子是真的用心在做事。
至于新到京城的一百只闺秀匣货款,已经由瑞通商行运至府城,晏煦掌柜很快就会亲自送来。
“这小子...”柳芸看到最后一句话时,嘴角微微上扬。韩壮在信末提到,他私自留下了一千两银子以备不时之需。这个决定虽然有些冒险,但也显示出他开始学会未雨绸缪了。
“二哥这胆子...”韩宇不知何时又凑了过来,一边看信一边嘀咕,“倒是比以前机灵多了。”
柳芸放下信件,吩咐韩宇取来笔墨。她蘸墨提笔,在宣纸上一笔一划地写着回信。字迹流畅有力,却又不失温柔。
她仔细斟酌着措辞,给韩壮回了一封信,字里行间都是对二哥的肯定与鼓励。
没过几日,晏煦便带着银票来了。他穿着一身考究的绸缎,脸上带着谦和的笑意。
“柳村长,这是这次的货款。”晏煦将一叠银票恭敬地递上,“都已经清点好了。”
扣除酬劳和韩壮预留的银两,这次共有五千五百两。
算上成本和分红,柳芸手中净得四千两。
加上之前的积蓄,她手中已有六千七百三十六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