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欢带着家人在墨具坊转了一圈,便回到食肆开始忙活。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斜斜地洒进来,在地面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食肆里空荡荡的,还未到饭点。殷家人寻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默默地看着殷欢忙碌的身影。殷老爷的目光不时掠过女儿脸上的疤痕,眼底闪过一丝心疼。
“阿欢,你慢些。”殷大嫂看着殷欢来回奔波的身影,忍不住出声提醒。
殷欢抬头冲殷大嫂笑了笑,手上的动作却丝毫不见放慢:“没事的,我都习惯了。”
因着食肆东家时常差遣殷欢办事,食肆新添了一名帮手。四个女人配合默契,各司其职,倒也不显得手忙脚乱。
寒冬腊月里,食肆内烧着几个大炭盆,暖意融融。炭火发出轻微的噼啪声,与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冬日里独特的乐章。
“阿欢啊,你这手艺是越来越好了。”孙氏一边和面一边感叹,“昨儿个的馒头,工人们都说比以前更软和了。”
穆氏虽然话少,但也跟着点头:“可不是嘛,连我家那口子都说,在这吃饭比在家吃得香。”
新来的小嫂子赵氏年纪轻轻,性子活泼,手脚也麻利:“柳姐姐,教教我怎么和面吧,我总是和不好。”
殷欢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到赵氏身边:“你看啊,和面要讲究力道...”
孙氏见状,忍不住打趣道:“赵氏啊,你可得好好学着。这手艺要是学会了,回家还不得把你男人的胃口养刁了?”
赵氏脸一红,低头专心和面,却掩不住嘴角的笑意。
眼看时候差不多,四人将饭菜一一端上桌案。殷欢仔细检查着碗筷的摆放,确保每一处都整整齐齐。
随着一声清脆的铃响,隔壁坊房顿时热闹起来。工人们三三两两往食肆赶,有说有笑,都想抢个靠近炭盆的好位置。
“慢点儿走,小心滑倒!”殷欢看见几个年轻工人跑得急了,连忙出声提醒。
工人们纷纷应声,脚步放慢了些,但脸上依旧带着掩不住的笑意。这些年轻人大多是附近村子里的,平日里见了殷欢都亲切地喊一声“柳姐”。
人一到齐,殷欢四人便忙着盛饭打菜。她先给父亲三人各打了一份,又开始给工人们分发。
今日的伙食是杂粮粥配上糙馒头,一个豆腐汤,一盘碎肉拌酸菜。虽说酸菜比肉多,但能品出肉香,在这年月已是难得。殷欢特意多放了些姜末,驱寒暖胃。
“柳姐,多给我盛点汤。”一个年轻工人举着碗笑道。
殷欢看了看他的脸色,略显苍白:“昨晚又熬夜了?多喝点汤暖暖身子。”
年轻工人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不是赶着给妹妹做嫁妆嘛...”
食肆的规矩是管饱,但不许浪费,更不许往外带。不过对那些节省下饭食的工人,厂里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殷欢心里明白,这年头能顿顿吃饱的人家不多,工人们想带些回去给家里人改善伙食,也是人之常理。
午后食肆闲了下来,殷欢和孙氏一起收拾碗筷,又开始和面准备明日的馒头。阳光渐渐西斜,申时未到便下了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