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地眯起眼。汤水的温度刚刚好,既不会烫嘴,又保留着食材的鲜美。
吃饱喝足,众人靠在草棚下休息。目光所及之处,稻田已经收割了大半,金黄的稻穗整整齐齐地堆放在田埂上。
柳芸盘算着时间:“今天下午应该能收完。”她的目光扫过剩下的稻田,心中已有了计较。
短暂的休息过后,大家又开始忙活起来。殷欢领着大郎二郎负责收割稻谷,动作虽然生疏但格外认真。三郎四娘则在后面负责捆扎,配合得颇为默契。柳芸在一旁架起脱粒机,开始处理已经收割的稻谷。
忙到傍晚,五亩地的稻子总算全部收完。夕阳的余晖洒在田野上,为这一天的劳作画上句点。
后院新建好的晒场上,柳芸铺开了六张晒席。看着堆积如山的稻谷,她心中五味杂陈。
今年的收成让她有些遗憾,五亩地只收了两千三百斤,比去年少了不少。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她把自家的田地当成了示范田呢?
把晒谷的事交给殷欢他们,柳芸匆匆赶往镇上。她的脚步很快,却走得很稳。
收割完毕就得缴税,这是朝廷最为重视的大事。作为村长,她得向里正汇报今年的收成情况。
镇衙的会议室里,各村村长已经到齐。
“韩家村最高亩产达到了五百三十二斤。”柳芸的声音清晰地在室内回荡,“精耕细作的田地,最低也有四百三十斤。”
其他村长听得连连点头,眼中满是羡慕。有人忍不住低声议论:“韩家村这些年真是了得。”
里正更是激动不已,这样的成果若是能推广到整个玉泉镇,那对整个地区的农业发展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里正。”柳芸轻咳一声,将话题引到正事上,“今年的税率是否还是十五分之一?”
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里正身上。
里正家的堂屋里,气氛突然就凝重得像是凝固了一般。
各村村长们的脸色都不太好看,眼神不约而同地落在里正手中那卷文书上。有人不安地搓着手,有人低声咳嗽,更多的人则是一言不发地坐着,仿佛在等待一场审判。
“里正,柳村长问的事情您倒是说说吧。”终于有人忍不住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焦虑。
“是啊,难不成今年的税又上调了?”另一个村长也跟着问,眼睛紧盯着里正手中的文书,仿佛那是什么洪水猛兽。
柳芸坐在一旁的木椅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她能感觉到事情恐怕不会那么简单,堂屋里的气氛已经说明了一切。
里正重重地叹了口气,示意大家先坐下。他让儿子给众人添茶,自己则转身进了里屋,取出一卷崭新的文书。文书展开的声音在安静的堂屋里格外清晰,像是某种不祥的预兆。
“诸位...”里正的声音有些沙哑,“今年的税收政策确实有所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