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村里渐渐安静下来。村民们各自回家,准备晚饭。空气中飘散着饭菜的香气,混合着瓜果的清香,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乡村晚景。
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
田野里的稻穗泛着诱人的金黄,微风拂过,掀起层层稻浪。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特有的清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勾勒出一幅丰收在望的画卷。
秋收时节总是这般忙碌,墨具坊七成的工人都请了假回家收割稻谷。工坊里往日熙熙攘攘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只剩下零星几个人在各自岗位上忙碌。
兰娘站在工坊的窗前,目光透过明亮的窗纸望向远处的田野。作为闺秀匣的主管,她今年依旧选择留在坊里。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上那只精致的闺秀匣,她的眉头微微蹙起。
“兰娘姐。”一个年轻工人快步走来,“这批漆料的调色还需要您把关。”
兰娘收回思绪,轻轻点头:“好,我这就去看看。”她得确保首批一百只闺秀匣能准时交付,这可是坊里的重中之重。
自从卫默接手了坊里的经营,柳芸今年再也找不出不下地的理由。此时的她正站在自家的稻田边,目光扫过眼前几个孩子的脸庞。
“既然要收稻,那就全家总动员。”柳芸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今年可不能偷懒。”
大郎撇了撇嘴,二郎则是一脸无奈。三郎和四娘对视一眼,默默低下了头。只有殷欢站得笔直,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赵氏留在家里照顾一大家子的饮食起居。”柳芸继续安排着,“小旺财负责看管牛马,其他人,都得下地干活。”
烈日当头,殷欢握着镰刀的手已经开始发酸。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在衣襟上留下一道道深色的痕迹。他直起腰,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目光不自觉地飘向远方。
“阿爹要是在就好了。”他的声音很轻,却依旧被身旁的大郎捕捉到。
大郎动作一顿,镰刀在半空中停滞了片刻:“这都第四十五天了。”话语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担忧。
“别想那么多,专心干活。”柳芸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带着几分严厉,“再磨蹭,今天这片地就收不完了。”
正午时分,赵氏提着饭篮来到田间。远远地,就能看到她身影在阳光下投下的长长影子。
殷欢眼尖,第一个发现了赵氏的身影。他丢下手中的农具,朝着赵氏跑去:“赵姐姐,让我来帮您拿。”
掀开纱布的瞬间,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殷欢惊喜地喊道:“凉瓜饮!”
“哪里哪里?”三郎立刻放下手中的稻束,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了过来。
赵氏看着满头大汗的孩子们,心疼地招呼道:“都过来歇会儿吧。这大热天的,可得当心中暑。”
柳芸抢先一步拿起杯子,仰头就是一大口。凉瓜饮清甜爽口,瞬间驱散了些许暑气。她朝赵氏招了招手:“赵氏,你也坐。”
饭菜的香气在微风中飘散开来。红烧肉油光发亮,青椒炒蛋金黄诱人,白菜豆腐汤更是清香四溢。每样都是大份量,显然赵氏是花了心思的。
“这豆腐汤真解暑。”殷欢喝了一口,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