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桥边,她遇到了韩明。
“韩明?”殷欢喊了一声,声音里带着几分惊讶。
韩明手里拿着个本子,看见是殷欢,略显尴尬地点点头。他的目光闪烁,似乎有话要说又不知如何开口。
“找村长有事?”殷欢随口问道,目光落在他手中的本子上。
“嗯。”韩明举了举手中的本子,声音有些低沉,“要和村长说点事。”
殷欢示意一起走,但韩明却刻意落后了五十米。他看着殷欢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自从上次选举村长的事情后,他总觉得无颜面对殷欢。
到了院子里,殷欢跟赵氏打了声招呼,直奔柴棚开始劈柴。斧头挥舞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节奏稳定而有力。
韩明在堂屋等候时,听着院子里传来规律的劈柴声。透过窗户的缝隙,他只能看到一双白皙的手臂握着斧头,每一次挥舞都充满力量。那双手臂虽然纤细,却蕴含着不可思议的力量。
两刻钟后,殷欢放下斧头,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成果。整齐的木柴堆成小山,散发着松木的清香。“比前天快了一丢丢!”她自言自语道,脸上洋溢着喜悦。
她端起水碗,大口喝完一碗水,又笑着跑出门去。还有五公里要跑,今天说什么也要赶在晚饭前完成。她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村口的转角处。
韩明看着她的背影,有些不可思议:“她还要跑五公里?”
赵氏笑着摇头:“这算什么,要是我年轻十岁,也想跟着殷欢学呢。可惜殷欢说不收徒了。”她一边说着,一边将茶水续满。
韩明若有所思。原来女子也渴望力量,是他以前想得太简单了。他想起村里那些议论纷纷的闲言碎语,心中突然对自己从前的偏见和狭隘涌起一股愧疚。
这时,院外传来马车声,车轮碾过泥地的声音格外清晰。柳芸带着孩子们回来了,孩子们的笑声远远传来。
韩明连忙起身,将手中的本子递上:“村长,外来工人的户籍信息都统计好了。”他有些紧张,柳芸第一次对他委以重任,不知能否让她满意。
柳芸接过本子,翻开扫了一眼:“辛苦了。”她的目光在某个名字上停留了片刻,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柳芸仔细翻看着韩明递来的本子,纤细的手指在纸页上轻轻划过,目光在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间来回游移。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斜斜地洒进来,在她白皙的脸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登记工作整整花了半个月,起初她还觉得这时间太长,但现在看来,倒是值得。每一位外来人员的资料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韩家村现在的外来人口,总共有二百三十五人。”柳芸轻声念道,声音里带着凝重。
她的目光在纸页上逡巡,仔细核对着每一个数字。建筑工人七十八人,其余都是墨具坊招来的工人。这个数字让她心头一紧,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她忽然意识到,邻近的青溪村全村人口加起来都不到六十人。如此庞大的外来人口,若是不加以管理,后果严重到不敢想。
韩明站在一旁,看着柳芸认真审视的模样,不由得暗自揪心。他知道这份统计报告关系重大,生怕自己哪里出了差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