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族老们的表情更加纠结了。五耆老搓着手,眼神闪烁:“有是有,可这银子攒起来也不容易啊。万一来年遇上灾年......”
“是啊是啊,”六耆老连连点头,“这银子得留着救急。”
柳芸看着眼前这些摇头晃脑的老人,心中暗笑。她知道,若是不拿出点手段来,这事怕是要拖上好久。她站起身来,裙摆沙沙作响:“诸位族老,你们可知道孔夫子是怎么说的?”
族老们顿时竖起耳朵,就连一直低头不语的宗主也抬起了头。
“再难不能难孩子,再穷不可穷教育!”柳芸的声音掷地有声,在屋内回荡。
宗主眨巴着眼睛,有些困惑:“这话当真是孔夫子说的?”
“自然。”柳芸面不改色地胡诌,“孔夫子周游列国时,见多了因为没有书院而误了前程的孩子,这才说出这番话来。”
族老们闻言,脸上立刻露出敬畏的神色。只有宗主还在那里皱着眉头,似乎在回忆这话是否真的出自孔夫子之口。
“既然是孔夫子说的......”二耆老迟疑着开口。
柳芸趁热打铁:“我看就建砖瓦的吧!”
“砖瓦?”族老们惊呼出声,“这得多少钱啊!”
“对,”柳芸不等他们反对,继续说道,“砖瓦的最好,既防风又防雨,不用年年修缮。各家出人帮工,能省下不少人工钱。建三间,两间给学子用,一屋给夫子住。”
族老们听得直咂舌,面面相觑。
“大概六十两银子就够了。”柳芸说完,看到族老们齐刷刷倒吸一口凉气。
散会后,宗主拄着拐杖,慢悠悠地去找了老村长。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佝偻的背影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老村长正在院子里晒太阳,见宗主来了,笑着招呼:“今儿怎么想起来找我了?”
宗主坐下,将柳芸的决定告诉他,还特意强调:“孔夫子说了,再难不能难孩子,再穷不可穷教育。”
老村长白了他一眼:“就你那点墨水,还在这儿显摆!”
第二天一早,晨露未干,柳芸便随着去镇上的马车,带着申请文贴去找青禾镇镇长。马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她的心却异常平静。
镇长看到她腰间的玉印,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上次来学插秧,老村长就说要退,真没想到这么快。”镇长打量着柳芸,目光中带着几分探究,“更没想到新村长会是你。”
柳芸从包袱里取出准备好的礼物,恭敬地递上:“还请镇长多多指教。”
镇长接过礼物,随手放在一旁,拿起柳芸递来的文贴。他的目光在纸上游走,眉头渐渐舒展。
这文贴写得简洁明了,不似其他村长那般大字不识。条理清晰,字迹工整,连建书院的用意都写得格外周到。每一笔每一划都透着一股子干练。
“好!”镇长由衷赞叹,“这文贴写得好!”
柳芸微微一笑,心想这第一关总算是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