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这件红色的给你穿。”文氏的大儿媳郑氏一边抖着衣服一边说。
文氏笑得见牙不见眼:“好好好,咱们一家子都穿新衣,让县令大人看看咱们韩家村的精气神!”
韩峰从院外经过,看到这阵仗,忍不住停下脚步:“疯了吧你们!谁家插秧还穿新衣裳?”
郑氏立刻瞪了他一眼:“你懂什么!反正又不用你洗衣裳!”
韩峰被怼得哑口无言,悻悻地走开了。但没走几步,又回头嘀咕:“这些婆娘,真是疯魔了。”
墨具坊也停工两天,让工役们专心准备插秧的事。卫默和殷欢这两个外来人也主动请缨帮忙,此时正在韩木匠家茶棚外挂横幅。
柳芸家出的布料做成的横幅,被挂在最显眼的位置。上面写着“恭迎卫县令巡临”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韩大禄已经安排好了接待事宜。各家凑食材,由他家女眷掌勺。后院里飘来阵阵饭菜香,勾得路过的人直咽口水。
殷欢默默在工坊里帮忙打下手,虽然话不多,但做事麻利。她将案板擦得锃亮,菜刀舞得飞快,很快就把一堆萝卜切成了整齐的丝。
村里的妇人们看在眼里,纷纷点头称赞:“这丫头虽然看着柔柔弱弱的,但挺能干。”
柳芸安排完座位,看到殷欢在灶间忙碌的身影,不禁挑了挑眉。看来这丫头是放弃了那一千字的目标,倒是懂得审时度势。
约定的日子转眼就到。天还没亮,村民们就聚集在村口翘首以盼。清晨的露水打湿了他们的鞋子,但没人在意。
柳芸来到村口,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连忙开始驱散:“太阳都要出来了,趁凉快赶紧去插秧吧。”
村民们下意识看向村长和宗主。宗主坐在树下的石凳上,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村长只好挥手示意大家先去干活。
田间很快响起扑通扑通的下水声。村民们分散开来,熟练地在水田里忙碌。清晨的阳光洒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
“我也去了。”柳芸对两位老人说,“你们在树下歇着吧。”
村长嘴硬说自己还硬朗,但粗重的喘气声出卖了他。等柳芸走后,他一屁股坐在石凳上,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宗主笑道:“老了就老了,硬撑什么?”
村长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远处忙碌的村民:“要不是找不到合适的继任者,我早就回家带孙子了。”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两人立即站起来,整了整衣襟。
一辆青色马车打头,后头紧跟着四辆牛车,还有一群步行的年轻人。马车前是两个衙门差役,腰间挂着令牌,走路带风。
后面的牛车上坐着各镇里正和村长。玉泉镇的里正远远看到村口的人影,立刻扯着嗓子喊道:“韩家村的!”
村长笑着迎上去。韩超、韩松等年轻人也都跑来帮忙。韩大禄从茶棚狂奔而下,一边跑一边喊:“快快快,把凳子搬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