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的清晨,寒风凛冽。
柳芸被一阵杀猪的惨叫声惊醒,她翻了个身,把被子裹得更紧了些。
窗外的天色还未大亮,但村里已经热闹起来,三三两两的脚步声和说笑声不绝于耳。
村里杀年猪的日子到了,今年打头阵的是韩大禄家。
柳芸听着外面的动静,意识逐渐清醒,却仍不愿起身。被窝里暖烘烘的,让人舍不得离开。“三伯娘!来我这儿尝尝土特产!”直到日上三竿,韩大禄家的小孙子扯着嗓子在院外喊道。小家伙的声音清脆响亮,带着孩童特有的天真烂漫。
柳芸这才慢悠悠地爬起来,随意整理了下有些凌乱的衣裳。她走到铜镜前,看着镜中略显憔悴的脸庞,不由得叹了口气。
韩宇一大早就带着孩子们进城了,留下空荡荡的院子。
柳芸站在窗前,目光落在院子里那棵光秃秃的老槐树上,思绪不由得飘远。
二郎昨晚做了一宿的风车,破晓时分便把一家老小喊起来了,生怕错过了赶集的好时机。
小家伙眼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手里紧紧攥着自己亲手做的风车,那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想到这个小机灵鬼,柳芸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
她记得二郎昨晚捣鼓风车时的专注模样,小小的脸蛋皱成一团,眉头紧锁,活像个小大人。城里的集市热闹非凡,到处都是采买年货的百姓。
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叫卖声此起彼伏。空气中飘散着各种食物的香气,混合着年节特有的喜庆氛围。
二郎带着兄弟姐妹找了个显眼的位置摆摊,韩宇在一旁指点。
大郎摆放风车的样子有些笨拙,三郎则手忙脚乱地帮忙,四娘抱着最小的风车,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来往的行人。
阿珑独自去采买年货,首站就直奔屠宰场。
他站在肉摊前,看着那些新鲜的猪肉,眉头微皱:“这半扇猪肉怕是不够...”他默默盘算着家里那几张嘴,心里有些发愁。
街上有人在卖陈年的腊肉和香肠,价格便宜得让人心动。
阿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把钱掏了出来,将摊位上的腊肉和香肠都买了下来。
“这腊肉虽然不如新鲜的,但也能打打牙祭。”阿珑自言自语道,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二郎的风车摊位前渐渐聚集了不少人。
五颜六色的风车在微风中轻轻转动,像是一朵朵绽放的莲儿,吸引了许多路过的孩童。
“瞧瞧这风车,多漂亮啊!”一位年轻的母亲蹲下身,指着风车对怀中的孩子说道。
“爹,我要那个红色的!”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拽着父亲的衣角撒娇。
“娘,给我买一个吧!”另一个小男孩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的母亲。
孩子们的央求声此起彼伏,家长们纷纷掏钱购买。
二郎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小心翼翼地把风车递给每一个顾客,生怕磕着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