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柳芸带着剩下的三只书箱来到镇上。虽然正值收麦时节,街上人不多,但她还是选择在面馆门口摆摊。阳光下,她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一边吃着面,一边向过往的人介绍这新奇的书箱。可惜听到价格后,大多数人都露出为难的神色,摇摇头走开了。
“这价格是贵了些,”一位穿着儒衫的中年人驻足观看,“但这做工确实精细。”
柳芸连忙起身,仔细讲解书箱的特点。她注意到对方的目光始终停留在书箱的机关处,心中暗暗记下这一细节。
在几个读书人家门前,她终于成功卖出了全部存货。虽然稍微降了点价,但收获的市场反馈更有价值。
夕阳西下,柳芸踏着归家的路,脑中已经开始构思改进方案。“看来得加些装饰配件......”她喃喃自语,“书生们就爱这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柳芸驾着牛车,远远就看见夕阳染红的村庄。
田野间,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此起彼伏。有人弯腰割麦,有人挑着担子运送,还有人在田埂上休息。
空气中弥漫着麦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
牛车吱呀吱呀地前行,车上的孩子们有的打盹,有的小声说笑。柳芸时不时回头看看他们,眼中流露出温柔的笑意。
将牛车停在工厂门口,柳芸转过身,轻声对车上的五个孩子说:“你们先回家,我和韩木匠算完账就回。”
大郎立刻站起来,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尘:“好,我带他们回去。”
其他几个孩子也纷纷跳下车,拖着各自的书箱往家走。阳光斜斜地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银贵背着竹篓,和空手的二郎走在最后。望着前方三人肩上的书箱,他眼里满是羡慕。
那精致的木工,光滑的表面,还有那实用的设计,都让他心痒难耐。
二郎倒是心情不错,哼着小曲,想着待会儿能拿到销售提成。他偷偷瞄了眼银贵的表情,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
银贵心里盘算着,三婶的书箱要五百多文,爹娘肯定不会给他买。
他咬了咬下唇,眼珠转了转,突然灵光一闪——要不...求三婶给个批发价?
这个念头一起,银贵就按捺不住了。他猛地停下脚步,对二郎喊道:“二郎,我先回去了!”说完撒腿就跑,扬起一路尘土。
“他这是怎么了?”二郎站在原地,一脸疑惑地挠了挠头。
大郎回头看了眼银贵远去的背影,笑着摇摇头:“还能为什么,想让大伯买书箱呗。”
“他该找我买才对。”二郎小声嘀咕着,脸上露出精明的表情,“我还能给他打折,自己还能拿提成。”
“你这孩子,想钱想疯了。”大郎怒目而视,语气里带着无奈,“收敛点。”
“咱们自家人不用客气。”二郎嘟囔着,但也不再多说,只是踢着路边的小石子解闷。
前面,三郎和四娘蹲在路边玩着野草,把草编成各种小玩意。大郎看了看天色,催促道:“快点走,家里活还多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