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缰绳,似乎并不仅仅是为了引导和限制,上面可能还系着更多他未曾察觉的、细小的铃铛。
下午的“能力适应性评估”
在灰色建筑内进行。
流程依旧,陈博士亲自监督。
他被要求在一个模拟了复杂电磁环境的屏蔽舱内,维持一个低功率的“信息感知场”
十分钟,并记录下所有感知到的“异常信号”
特征。
过程依旧疲惫而痛苦。
抑制器像一位严苛的监工,确保他的能量输出稳定在预设的狭窄区间内,任何细微的波动都会引来屏幕上的黄色提示和随之增强的压制感。
他像一台被调试的仪器,精准地执行着指令,汇报着感知到的“信号a(强度37,频率波动,疑似背景辐射干扰)”
、“信号b(强度12,稳定脉冲,来源未知,建议标记观察)”
……
陈博士记录着数据,偶尔提问,语气平静无波:“感知场边缘稳定性比上次提升了百分之五点三。
精神力消耗率有所下降。
很好,保持这个趋势。”
林墨宇点头称是,心中却毫无波澜。
这种“提升”
是建立在无数次精神榨取和官方程式驯化基础上的,每一步都走在预设好的轨道上。
评估结束,他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
在走廊里,他与一名行色匆匆、穿着不同制式(非清理队,也非研究人员)服装的男人擦肩而过。
那人腋下夹着一个厚厚的、印有“绝密”
红色印章的纸质文件夹,在与林墨宇目光接触的瞬间,眼神锐利地扫过他手腕上的抑制器,随即迅移开,快步消失在走廊尽头。
纸质文件?绝密?在这个高度电子化的设施里,显得格格不入。
林墨宇没有停留,继续向外走去。
但那个男人的眼神,和那个突兀的纸质文件夹,像两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他心中留下了细微的涟漪。
傍晚回到公寓,他没有开灯,而是站在窗前,看着城市逐渐亮起的灯火。
手腕上的抑制器在黑暗中出微弱的、代表运行正常的蓝色幽光。
他回忆起白天办公室里那瞬间的“凝滞感”
,回忆起评估时陈博士看似嘉许实则毫无温度的话语,回忆起那个夹着绝密文件的陌生男人。
官方提供的“日常”
,像一张精心编织的网,看似给了他更大的活动空间,实则每一个节点都可能隐藏着监视与试探。
而他那看似稳定增长的能力和积分,又何尝不是被圈定好的成长路径?
他抬起手,看着那幽蓝的屏幕。
官方以为用缰绳和饲料就能让他安于现状。
但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当野兽习惯了戴着镣铐行走,并开始熟悉镣铐的构造时,它思考的就不再是如何适应镣铐,而是如何在必要时,利用镣铐的重量,给予猎人致命一击。
他体内的力量缓缓流转,那深藏的余温,似乎因为这一整天的观察与思考,而变得稍微活跃了一丝。
日常的裂隙已经出现。
而他,需要更有耐心,更加谨慎。
下一次,或许不仅仅是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