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到账的提示音在个人终端上响起,伴随着这次“图书馆电磁波动分析”
任务的结算信息。
数额标准,符合“灰白”
级任务的预期。
林墨宇的目光在数字上停留了不到一秒,便移开了。
这些数字如今对他而言,更像是一种资源刻度,衡量着他在官方体系中暂时的“安全距离”
和有限的“兑换权”
,而非什么值得欣喜的收获。
他关掉结算界面,调出了内部系统的任务列表。
屏幕上滚动的条目大多标记着“待分析”
、“低风险”
、“例行巡检”
等字样,如同市货架上琳琅满目却缺乏新意的商品。
他的手指在触摸板上缓慢滑动,眼神快筛选。
他在寻找,寻找那些看似普通,却可能隐藏着更深层信息的任务。
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一条新布的、标记为“城北物流中转中心,周期性数据丢包溯源(d级)”
的任务上。
描述很简单:该中转中心近两周出现非规律性数据延迟和少量丢包,初步排查排除了硬件故障和常规网络拥堵,怀疑存在未知软性干扰,需具备信息感知能力者协助定位干扰源。
风险等级:低。
d级,最低的任务等级之一。
报酬积分寥寥无几。
但吸引林墨宇的是“周期性”
和“未知软性干扰”
这两个词。
在官方体系里,这种模糊的描述往往意味着尚未被完全归类,或者……不被重视。
这或许意味着监控的盲区,或者存在某些官方标准流程无法捕捉的“异常”
。
他接取了任务。
流程很快被批准,附带传过来一份基础的环境报告和访问权限。
第二天,他驱车前往城北物流中转中心。
这里与他想象中的混乱不同,巨大的仓库排列整齐,自动导引运输车沿着地面磁条无声穿梭,扫描仪器的红光在各个出入口闪烁,一切显得高效而冰冷。
空气中弥漫着纸浆、塑料和机油混合的气味。
中转中心的it负责人是个面色疲惫的中年男人,对林墨宇的到来并未表现出太多热情,显然对之前多次排查无果感到沮丧。
他简单介绍了情况,将林墨宇带到了中心的数据监控室。
“就是这些节点,”
负责人指着大屏幕上几个闪烁的黄色标记,“延迟和丢包随机出现,持续时间很短,但频率似乎在缓慢增加。
我们查遍了所有日志,找不到任何攻击痕迹或者硬件错误码。”
林墨宇点点头,没有多问。
他需要亲自“感受”
。
他走到监控室角落一个相对安静的位置,闭上眼睛。
抑制器传来熟悉的微弱震动,屏幕亮起,进入工作模式。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引导体内那被严格约束的力量。
如同在无数任务中重复过的那样,他将感知力如同细密的蛛网般,以自身为中心,缓缓向四周弥散,重点覆盖那些出现问题的数据节点和主干线路。
瞬间,庞大而杂乱的信息洪流涌入他的感知。
无数数据包的流动如同喧嚣的河流,设备运行的电磁噪音如同背景的白噪,自动导引车的控制信号如同穿梭的飞梭……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充满生机的数字生态。
他耐心地过滤着,寻找着那不和谐的“杂音”
。
头痛开始隐隐作,精神力的消耗稳定而持续。
抑制器屏幕上的能量输出曲线平稳地维持在绿色安全区内。
几分钟后,他捕捉到了。
一丝极其微弱、但带着某种独特“粘滞”
质感的干扰信号,如同溪流中偶尔泛起的一缕油污,一闪而逝。
它并非持续存在,而是像拥有某种“心跳”
般,间歇性地“搏动”
一下,扰乱正常的数据流后便迅隐没。
其频率和强度,都与负责人描述的情况吻合。
但这信号的“质感”
,却让林墨宇心中一动。
它不像他之前处理过的任何已知类型的“数据排泄物”
或信息扰流。
它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