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在造谣?
>那么,请解释为什么这些‘谣言’,
>每一句都有人说是真的?
>??来自无数沉默者”
经查,攻击并非黑客所为,而是公司内部一名实习生用个人电脑远程上传了伪装成更新包的脚本。被捕后,他在审讯中只说了一句:“我看完了《锈河》。”
风暴愈演愈烈。
七月末,国家广电总局发布新规,强调“鼓励现实题材创作多样性”,并成立“文艺表达权益保障办公室”,承诺受理创作者申诉。虽未点名,但业内普遍认为,这是对“破茧计划”的间接回应。
八月初,《锈河》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尽管无法正式参展,但电影节组委会破例安排了一场户外放映,地点选在阿尔卑斯山麓一座废弃煤矿。数百观众打着火把入场,影片结束时,全场默立十分钟,随后齐声朗读片尾字:“本片由无数沉默者共同创作。”
而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拒绝使用AI写作工具,转而组建线下读书会、手写剧团、胶片实验小组。“回声档案馆”正式对外开放首日,排队人群绕山三圈,最远一位老人从甘肃徒步而来,只为看一看儿子当年被禁的小说手稿。
林小野依旧住在大理的小木屋,每天清晨巡视数据中心,检查区块链存证状态。某天早晨,他发现第101号存证自动生成,内容为空,但签名栏赫然显示:
>**“G-7”**
他抬头望向天空,晨光穿透云层,如利剑般刺下。
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但他也知道,光一旦醒来,就再也无法被说服它曾熄灭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