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直视屏幕,“不是技术漏洞,而是人性漏洞。”
沉默良久,周临开口:“有一个。我们设计了一个应急协议,叫‘烛光模式’。当系统检测到连续七次来自不同IP的真实历史文本输入,并且这些文本都包含幸存者第一人称叙述时,会触发一次内部审计循环。如果审计员选择不予干预,系统将短暂解除对这类内容的自动降权处理。”
“为什么设这个?”陈露追问。
“因为我们中有些人……还不想彻底变成机器。”他说完,发来一组加密坐标,“这是测试入口。但警告你们??一旦触发,他们的监控组会在两小时内定位源头。”
行动定在五月五日凌晨三点,取“五一”之名,暗喻劳动者的觉醒。
全国九个城市同步启动。云南大理、山西吕梁、贵州铜仁、新疆伊犁、黑龙江齐齐哈尔……每一处都有至少一名亲历者或家属,在指定时间登录“星辰智文”平台,上传一段亲手撰写的真实记忆:
-吕梁矿工妻子写下丈夫死前最后一通电话的内容:“娃儿说想吃糖,我说等爸回来买。”
-非典护士回忆同事穿着尿不湿连续工作三十六小时后倒在走廊的画面。
-下岗工人描述工厂大门关闭那天,厂长站在台阶上说:“国家对不起你们。”
七段文字,七个IP,全部采用不同设备、不同网络环境发送。系统起初如常响应:弹出“风险提示”,建议删除。但他们全部忽略,坚持提交。
第十九分钟,后台日志显示,“风语者”启动异常检测。
第二十三分钟,审计流程激活,进入人工复核阶段。
第二十五分钟,无人干预。
第二十六分钟,系统自动标记:“高可信度口述史样本”,并将其纳入“社会情绪理解数据库”,暂时解除传播限制。
那一刻,奇迹发生了。
一位北京大学生在微博搜索“下岗潮”,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工人日记;一名高中生写作文引用矿难资料,某度不再跳转至安全生产表彰报道;甚至抖音推送了一条老人讲述国企改制的短视频,点赞突破百万。
虽然仅持续了不到四个小时,“星辰智文”便紧急修复漏洞,宣布“系统误判”,并将相关内容全部撤回。但那短短一百五十分钟,如同一道裂缝,照进了二十年未曾见过光的黑暗。
林小野把这段过程剪成一部五分钟纪录片,命名为《一秒春天》。片尾字幕滚动着所有参与者的真名,包括那位匿名的昆明邮政所寄件人??陆沉舟。
他没有立即发布,而是刻录成三百张DVD,寄往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大学电影社、独立书店。每张碟片背面,都手写一句话:“你读过的每一个字,都曾有人用生命写下。”
风波尚未平息,新的危机已悄然逼近。
六月中旬,一则消息震动团队:李维安去世了,终年六十九岁。死因是心力衰竭,临终前留下一句话:“告诉小野,老张的儿子,该出场了。”
林小野立刻飞往贵州,见到了那个二十岁的青年??名叫张念。他瘦高,肤色黝黑,说话带着山地方言腔调,完全不知道父亲的名字曾出现在一部差点改变时代的电影里。
林小野带他去了吕梁。
在废弃矿区的一间临时帐篷里,他们播放了《断裂带》残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