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瑶乱越演越烈,各府州县烽火连天,县城都丢了几座。
真可谓民不聊生,百业凋敝。
朝廷下旨平叛,督抚领衔围剿,是天大的好事。于情于理,都应该鼎力支持。
然而陈子履对着公文看了半天,却越看越觉得蹊跷。
这次瑶乱范围很广,远不止大藤县一地,逐渐蔓延到桂东南,乃至粤北、粤西山区。
韶关、连州的八排瑶蠢蠢欲动,高雷廉的平地瑶群起呼应,隐成野火燎原之势。
幸好岭南土司零零散散,大多为土巡检、土知县,或者长官司,暂时还没出现统领群魔的枭雄。
否则,早就变天了。
可即便如此,也足够引起朝廷警惕,调派精兵强将,重拳出击了。
两广总督王尊德素有知兵之名,曾遣偏师进入贵州,助朱燮元平定安奢之乱。
任广西巡抚期间,他对少民恩威并施,声望颇高。
于情于理,都该由王尊德担任统帅,调齐两广精兵,踏平大藤峡,震慑宵小。
如今两广总督不挂帅,怎么看,都有点不够重视。
广西巡抚许如兰贪腐成性,素不知兵,还狂妄大意,激起民变。
按崇祯的性子,不把他扔到诏狱就不错了,怎么反倒委以重任,令他主持大局?
陈子履想来想去,只想到一个理由。
许巡抚施展通天之能,将瑶乱、民乱遮掩大半。
是以崇祯不觉瑶乱很严重,责令本省巡抚清剿即可。
“嗯,不调广东兵马,还能省点钱。”
陈子履喃喃揶揄了两句,打开公文后附的清单,一看,顿时大为火光。
只见上面写着,从贵县征调军饷2000两,军粮3000石,火药10桶(1500斤),翎羽箭矢、军帐被服若干。
三十天之内,解送武宣县大营。
如有懈怠逾期,军法问罪。
巡抚衙门绕过浔州府,直接向贵县,这不合规矩。
狮子大开口,也就算了。
上面还写明,义勇营300乡勇,亦须备齐甲胄,随军出征。
要知道,大洪水过后,陈子履便三番四次上发提请,请求巡抚衙门允许贵县办团练。
所为,就是拿一个番号。
这样,就能多留一些赋税钱粮在县里,少上缴一部分。
哪知提请石沉大海,既不同意,也不拒绝。
不同意,意思是县衙自承所有开销;
不拒绝,则县城失陷,巡抚衙门不担责任。
这些陈子履都忍了,省里不给钱,那就自己搞钱。命是自己的,犯不着置气。
没想到,许如兰的脸皮竟如此之厚。
军饷军粮安家费,一毛钱都不给,遇到事,又让整个义勇营出战。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陈子履强忍不满,拿起清单,向使者问道:“抚台征兵调粮,应向先发往府衙,由府台摊派。怎么直接发到县里来了?”
“小的只送公文,不知其他。陈知县如有不解之处,可发函去问巡抚衙门。小的还要去几个卫所,请陈知县签收画押。”
“几个卫所出多少兵?”
“小的不知,”使者满脸不耐烦,“天色不早了,请陈知县签押。”
陈子履板着脸签了字,让人去趟银场,把甘宗毅、韦金彪等人叫回来。
然后巡视各仓,清查库房,看看还剩多少家底,够不够上头霍霍。
结果显而易见,完全不够。
尽管开春以来,灾民陆续返回原籍。之前吃掉的粮食,花掉的银钱,却吐不回来了。
常平仓、县粮库、县银库,到处空空荡荡,就剩一点点底子。
如果没有银场持续产出,维持县衙开销,早就可以宣告破产了。
走过脏罚库的时候,看着门上层层叠叠的封条,陈子履忍不住食指大动。
里面光现银就有四万多两,金银珠宝堆积如山,不计其数。
还有几箱地契、房契和铺契,都是可以很快售出,变现折银的东西
暗怪自己当初愚蠢,怎么就老老实实造册,上呈御览了呢。
惋惜了一阵,又暗暗苦笑。
若没有那么多赃物,怎么能钉死高运良;
大明御史火眼金睛,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来。查抄举人那么大的事,一定会反复核查,反复找茬。
若非查抄册簿滴水不漏,一定会有人质疑和弹劾。
如今上了封条,就更不能动了,动一分都是盗窃国库,欺君罔上。
夜里,甘宗毅等人齐聚书房,听完军令,个个义愤填膺。
剿匪,大家没意见。
可征调2000两银子,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