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总部指挥中心的淡蓝色全息星图缓缓展开,将整片星空的轮廓精准投射在三人眼前。星图细节极致清晰,恒星的光晕层次分明,旋臂的螺旋轨迹如同上帝勾勒的笔触,连遥远星系的朦胧轮廓都隐约可见。李扬指尖轻触虚拟的太阳系模型,冰凉的触感传来,目光却愈发沉凝:“秦老,戴森云计划和比邻星b的改造都已启动,我们的世界发展步入正轨,但文明要长久存续,扩张是必然选择。只是眼下我们对周边宇宙环境一无所知,连该往哪个方向迈第一步都不清楚,你给我们详细说说,咱们现在到底处在什么样的星海之中?”
秦思远推了推鼻梁上的虚拟光学镜,抬手在星图上轻点,画面瞬间放大数万倍,一片螺旋状的巨大星云占据了整个视野,无数光点如同碎钻般镶嵌其中,密集处形成璀璨的光带,稀疏处则透出深邃的黑暗。“老板、小龙,我们所在的星系名为银河系,是一个直径约10万光年的棒旋星系,核心区域有一个质量约为太阳430万倍的超大质量黑洞,外围共分布着四条主旋臂——分别是英仙座旋臂、猎户座旋臂、人马座旋臂和三千秒差距臂,我们的太阳系,就位于其中最外侧、也是相对较窄的猎户座旋臂上。”
“四条主旋臂?”梁小龙凑近星图,伸出手指虚虚划过那一道道缠绕在银心周围的“光带”,语气中带着几分惊叹,“咱们这猎户座旋臂,在银河系里算什么水平?规模大吗?和其他旋臂比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猎户座旋臂属于中等规模的旋臂,长度约3万光年,宽度在1000-2000光年之间,相比英仙座旋臂和人马座旋臂,它的恒星密度更低,但胜在环境相对稳定。”秦思远指尖移动,星图聚焦到猎户座旋臂,无数细小的气泡状结构瞬间浮现出来,如同蜂巢般整齐排列,“最关键的是,猎户座旋臂内部并非均匀分布着恒星,而是由一个个‘泡状结构’组成,整个旋臂内这样的泡状结构经观测确认共有60个,我们的太阳系所在的‘本地泡’,就是其中之一,且处于猎户座旋臂的边缘位置,算是相对偏僻的区域。”
李扬挑眉,指尖点在本地泡的模型上,星图立刻弹出对应的参数面板:“泡状结构?是像肥皂泡一样的独立区域?各自有边界,互不干扰?”
“可以这么理解,且边界极为清晰。”秦思远调出泡状结构的三维剖面模型,红色的边界线将不同区域明确分隔,“这些泡状结构的形成,主要是超新星爆发或恒星群星风作用的结果。按规模划分,可分为三类:小型泡直径100-300光年,由单颗大质量超新星爆发形成,比如天琴座泡,直径约280光年;中型泡直径300-800光年,是多颗超新星在百万年内连环爆发的产物;巨型超泡则有800-2000光年,由大质量恒星群(也就是天文学上说的ob星协)的星风与超新星爆发联合驱动形成,最典型的就是豺狼座泡,直径达1200光年。咱们的本地泡属于中型泡,最新观测数据显示,其直径在800-1500光年之间,整体呈标准球形,边界是一层80光年厚的尘埃带,物质密度是星际平均密度的100倍以上,相当于天然的防护屏障。”
“那这些泡之间离得远吗?”李扬追问,目光落在泡状结构之间的黑暗区域,“如果我们要扩张,是不是得先走出这个本地泡?泡外的环境会不会更适合发展?”
“泡与泡之间的距离远比想象中遥远,且这层尘埃带是天然的航行壁垒。”秦思远的指尖在星图上划出一条虚线,连接本地泡与相邻的豺狼座泡,虚线所经之处,一片深黑色的区域闪烁着微弱的颗粒状光点,“小型泡之间的间距约500-1000光年,比如天琴座泡与相邻的金牛座小泡,间距就有800光年;中型泡之间的间距在1000-3000光年;中型泡到巨型超泡的距离更是达到3000-5000光年,这个距离是为了避免巨型超泡的冲击波和高能辐射干扰中型泡内的恒星系统。咱们本地泡到相邻的豺狼座泡,实测间距约3000光年,而本地泡外围的尘埃带,会让常规舰队航行时船体外壳承受持续的粒子撞击,相当于每秒承受数千次高能射线轰击,护盾能量消耗呈几何级数增加,还会严重干扰跃迁引擎的空间定位,导致跃迁窗口计算失误,轻则偏离航线数万光年,重则直接引发引擎过载爆炸。”
梁小龙脸色微变,立刻捕捉到关键信息:“这尘埃带这么危险,那当初三叶草舰队是怎么穿透这层屏障,跑到咱们这儿来的?”
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