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那片叶子在发光。”他指着窗外,护工阿姨抬头望去,眼里突然泛起了雾——那光和当年邻居家姐姐送的野花上的晨光,一模一样。
气球飞过公园时,正赶上天文馆闭馆。讲解员锁门时,发现台阶上有片被风吹来的粉笔画,上面是朵带着红绳的蒲公英,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善星收”。她弯腰捡起粉笔画,放进兜里——这是今天收到的第三份“给星星的信”了,早上有个老太太送来片干花瓣,中午有个修自行车的小伙放了颗红布包着的螺丝。
“今晚的星图该更新啦。”她抬头望向天空,善星的位置果然亮了许多,周围的光点里,隐约能看见红绳和银杏叶的影子。她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星星记不住名字,但能记住每份惦记。”此刻善星周围的光,大概就是无数份惦记攒成的吧。
暮色渐浓时,公交站台的感应灯亮了。环卫工阿姨收工路过,看见蒲公英的玻璃瓶上落满了粉笔画的碎屑,像撒了把星星。她刚要伸手去擦,突然发现碎屑在灯光下动了起来,顺着瓶壁往上爬,在瓶口聚成个小小的光团,像只蜷缩的小猫。
“这是要跟星星打招呼吗?”阿姨笑着解开围巾,轻轻盖在玻璃瓶上,“别冻着,阿姨给你盖件小被子。”这条围巾是孙女织的,针脚歪歪扭扭,却暖得很,去年冬天她扫雪时围着,一点都不冷。
围巾刚盖上,光团就从瓶口钻了出来,顺着围巾的纹路往上爬,在围巾的流苏上转了圈,突然化作只光蝶,朝着善星的方向飞去。阿姨望着光团消失的方向,摸了摸围巾上的流苏,那里还留着光团的温度,像揣了颗小小的太阳。
深夜的公交站台格外安静,只有感应灯在尽职尽责地亮着。蒲公英的叶片在夜风里轻轻晃,玻璃瓶上的围巾随着风起伏,像片温柔的云。这时,从站台的长椅下钻出来只三花猫,是附近便利店店员喂大的流浪猫。它跳到蒲公英旁边,用爪子轻轻扒拉着玻璃瓶,瓶里的光屑立刻顺着瓶壁往上涌,在猫爪上凝成颗米粒大的光球。
猫像是发现了好玩的东西,用爪子拨弄着光球,光球滚到地上,突然炸开成无数细小的光点,顺着站台的缝隙钻进泥土里。第二天清晨,当环卫工阿姨再次来到站台时,发现蒲公英周围的泥土里,冒出了十几株细小的绿芽,每个芽尖上都顶着点光屑——那是昨夜的光点种下的新生命。
“这是要开个蒲公英幼儿园呀。”阿姨笑得眼角的皱纹都堆了起来,从口袋里掏出把从家里带来的菜种子,撒在绿芽周围,“给你们做邻居,一起长大。”这些种子是她在阳台种的,孙女说吃自己种的菜最香,她想着等长出来,分给街坊们尝尝。
种子刚入土,就被晨露打湿了。沾着光屑的泥土把养分悄悄送进种子里,没过多久,菜种子竟也冒出了芽,芽尖上同样缀着细小的光——原来善意的养分,连菜苗都能喂得发亮。
背着画板的男孩来写生时,正好撞见这幕。他赶紧举起画板,把蒲公英和周围的菜苗都画了下来。画到一半,他突然发现画纸上的光带变得更粗了,从泥土里钻出来,分成无数细枝,缠在每株新芽上,最后在天空中汇成条明亮的河,河面上漂着无数光做的小船,每艘船上都坐着个“信使”:有带着红绳的绒毛,有系着银杏叶的气球,有沾着药香的花瓣。
“原来这才是善意的河。”男孩喃喃自语,往画纸的角落添了个小小的纸己,正举着画笔往河里放纸船。纸船上写着行字:“请把春天带给每个等待的人。”
这时,社区补习班的老师带着几个学生路过。学生们看见画纸上的河,都兴奋地围过来:“老师,我们能给小船写封信吗?”老师笑着点头,从包里拿出叠便签——是他特意准备的,让学生们把想对星星说的话写下来。
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写道:“希望住院的大哥哥快点好起来,我把我的星星贴纸送给你。”她写完,真的从兜里掏出颗星星贴纸,贴在了蒲公英的玻璃瓶上。贴纸的光和瓶里的光屑融在一起,竟变成了朵小小的光花。
另一个戴眼镜的男孩写:“谢谢修自行车的叔叔,上次我的车链掉了,是您帮我修好的,我把我的机器人模型送给您。”他说这话时,修车铺的小伙子正好路过,听见这话,挠着头笑了,从工具箱里拿出个用红布缠着的小零件:“这个送你,能让机器人跑得更快。”
便签一张张贴满了站台的广告牌,风一吹,哗啦啦地响,像无数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