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见识我朝百工之巧,物华天宝;二来,也可为那些手艺精湛的匠人寻个出路,不负其心血。若说有何成效,皆是托赖陛下圣明,天下太平,方有这百花齐放之盛景,臣妇不过顺势而为,略尽绵力而已。”
这一番话,可谓滴水不漏。她完全避开了“经商”、“牟利”等敏感词,将开铺子定性为“弘扬百工之巧”、“为匠人寻出路”的文化盛举和慈善行为,最后更是将功劳全部归于皇帝治国有方,马屁拍得不着痕迹,又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殿内一片寂静。许多原本等着看笑话的人,都露出了愕然之色。没想到这商户出身的女子,竟有如此机变和口才!不仅化解了难题,还顺势颂圣,将一件可能被诟病的事,说得如此冠冕堂皇,合情合理。
高踞御座的永熙帝,原本只是随意听着,此刻也不由得多看了洛晚晚两眼,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和欣赏。他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哦?弘扬百工之巧,为匠人寻出路……夫人倒是有一番见解。看来萧爱卿娶了位贤内助啊。”
皇帝金口一开,等于为洛晚晚的言行定了性!那些原本心存轻视或准备发难的人,顿时偃旗息鼓。
皇后娘娘脸上的笑容也更真切了几分,点头赞道:“夫人年纪轻轻,却能知民间疾苦,晓百工之艰,心怀体恤,不忘根本,实属难得。持家之道,正该如此。”
“陛下、娘娘谬赞,臣妇愧不敢当。”洛晚晚再次行礼,姿态谦恭至极,心中却长长舒了一口气。这一关,总算有惊无险地过了,而且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她退回命妇席中,能明显感觉到周遭的目光发生了变化。之前的审视、轻蔑减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好奇、探究,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晋王妃向她投来一个赞许的眼神,而那位三皇子妃,则微微蹙了蹙眉,随即又展颜与旁人说话,仿佛无事发生。
萧煜虽未回头,但紧绷的肩线微不可察地松弛了下来。
洛晚晚垂眸坐定,指尖在袖中微微颤抖,是紧张过后的余悸,更是初战告捷的激动。她知道,经此一番御前应对,她不仅成功捍卫了永安侯府的颜面,更在帝国最顶层的权力圈中,留下了第一个清晰而积极的印记。这深宫的风云,她算是初步踏入了,并且,站稳了第一步。前方的路或许更加艰难,但此刻,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