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篡改数据,可能导致大范围的通讯中断、航班迷失航线,甚至引发区域性电网波动……制造一场人为的、全球性的‘混乱’。”
他看向我,眼中燃烧着冰冷的火焰。
“他在向我们示威。如果我们继续用‘灯塔’照亮他的黑暗,他就掀翻整个棋盘,让所有人都陷入混乱。”
“我们必须阻止他。”我站起身,虽然身体尚未完全恢复,但眼神已然坚定。
方舟凝视我片刻,点了点头。
“这一次,我们需要亲自去。”他拉起我的手,走向院中早已准备好的飞行器,“去那片深海,会一会这座……危险的‘暗礁’。”
飞行器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载着我们冲天而起,向着广阔的南太平洋,向着那场决定无数人命运的深海对决,疾驰而去。
第三节
飞行器在云层之上以惊人的速度 silent飞行,最终悬停在南太平洋一片看似毫无异状的海域上空。下方,海水呈现出墨蓝至深黑的渐变,仿佛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暗礁’就在下方四千五百米处。”“架构师”的通讯接入,她的声音在加密频道里显得有些失真,“它利用海底热泉活动和复杂的地磁异常作为天然掩护,常规探测手段极难发现。我们也是通过追踪‘仲裁者’那道指令的量子签名才锁定这里。”
方舟站在舱门前,已经换上了一套流线型的深色潜水作战服,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形。他递给我一套同样材质、但看起来更轻便的服装。
“深海环境对你的‘稳定场域’是种考验,”他帮我检查着服装的密封性,语气严肃,“水压、黑暗、孤立感,都会放大精神层面的压力。跟紧我,任何时候都不要离开我力场的范围。”
我点点头,穿上潜水服。一种微凉的触感包裹全身,随即变得贴合而舒适,内置的生命维持系统和神经接口自动激活。
我们没有使用任何笨重的潜水器。方舟牵住我的手,舱门打开,外面是呼啸的高空气流。他纵身一跃,带着我,如同一颗流星,坠向下方的无垠深蓝。
入水的瞬间,巨大的冲击力被周身悄然展开的无形力场缓冲、排开。我们如同被一个巨大的、透明的水滴包裹,以远超常规潜艇的速度,向着黑暗的深渊 silent下潜。
光线迅速消失,周围只剩下永恒的黑暗和无处不在的巨大水压。即使有力场保护,那种源于生命本能的、对未知深渊的恐惧依旧悄然滋生。我下意识地握紧了方舟的手。
他似乎有所感应,包裹我们的力场微微调整,散发出更稳定、更令人心安的气息。我的“低熵秩序”本能地与他的力场共鸣,将那些细微的恐惧涟漪抚平。
下潜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终于,在深海探照灯(由力场前端模拟生成)的光柱尽头,一片巨大而狰狞的人造物轮廓,如同蛰伏的远古巨兽,缓缓显现。
“暗礁”。它并非固定建筑,而是一个由多个梭形舱体模块连接而成的、庞大的移动基地。外壳覆盖着深色的、模仿海底岩石的伪装层,与周围漆黑的海底火山岩几乎融为一体。只有少数几个观察窗和传感器阵列,如同冷漠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非自然的红光。
“它正在向地磁中继站的方向缓慢移动。”“架构师”的声音再次响起,“距离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