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下,含糊地应酬了几句,便转身走开了。
顾维钧知道,这场较量,远未结束。
真正的转折点,英国的泰晤士报报道了一份尘封档案被意外“现”
之后。
顾维钧和他精干的外交团队,不知通过何种渠道——有人说是在柏林旧档案库的废墟中,有人说是来自某些对日本扩张心存警惕的欧洲小国的匿名帮助——找到并公布了一份关键性的外交密约副本。
那是战前德国与琉球王国一份鲜为人知的协议草案,其中明确提到了德皇威廉二世对琉球王国自治地位的某种“承认”
意向,虽未正式签署,但其内容足以在国际法理上对日本自1879年“废琉置县”
以来对琉球的统治合法性构成严重挑战。
这份文件的出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
顾维钧抓住这个机会,在一次关键性的十人会议上,慷慨陈词。
他没有直接要求立刻恢复琉球王国,而是巧妙地将其与山东问题、太平洋岛屿问题捆绑在一起,上升到了“尊重历史与传统”
、“维护亚太地区基于国际法的秩序”
的高度。
他指着地图上那串孤悬海外的岛屿链,声音沉痛而有力:“先生们,看看这里!
琉球,自古以来便是华夏的藩属,文化同源,血脉相连。
日本当年的吞并,是在华夏积弱之时进行的,其合法性从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如今,我们找到了新的证据,证明即使是在欧洲列强眼中,琉球的地位也是特殊的!
如果我们今天,可以无视历史与法理,允许一个战胜国继承另一个战败国在别国领土上的非法权益,那么明天,我们如何能保证同样的悲剧不会生在世界其他角落?各位所倡导的公正与和平,其基石又在哪里?”
他的话,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日本代表试图营造的“既成事实”
论调。
更重要的是,顾维钧私下向美国代表团透露了日本与某些欧洲国家签订的、有违“门户开放”
政策的秘密谅解备忘录的部分内容,这深深触动了威尔逊的神经。
同时,华夏代表团也暗示,如果能在太平洋岛屿和琉球问题上获得公正对待,华夏将在未来的国际联盟中,成为一支稳定的、支持威尔逊理想主义构想的重要力量,而非一个心存怨愤的旁观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