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非他们想挑起事端,为军事干预制造借口。
"
蔡锷眼中闪过一道寒光。
唐启突然转身,目光如炬:“还有一种可能——他们想延缓西南的展度。
攀钢建成后,我们的军工产能将翻倍,这是某些人不愿看到的。”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三个人都明白,无论幕后黑手是谁,其目的都是阻止西南崛起。
"
我们需要反击,"
唐启斩钉截铁地说,“但不是直接对抗,而是展示力量,震慑宵小。”
蔡锷眼睛一亮:“您是说…阅兵?”
"
正是。
"
唐启点头,“邀请各国公使观礼,让他们亲眼看看西南的实力。
同时,这也是引蛇出洞的好机会,当我们展示新式武器时,真正的敌人一定会坐不住。”
龙骧有些担忧:“会不会太张扬?万一刺激到列强…”
"
我们越低调,他们越得寸进尺。
"
唐启冷笑一声,“1912年的中国,需要有人站出来告诉世界:西南不再是任人宰割的肥肉!”
接下来的两周,昆明城进入了紧张的准备状态。
唐启亲自挑选参阅部队,蔡锷负责训练和编排,龙骧则统筹后勤和安保工作。
与此同时,各国驻昆明领事馆都收到了正式邀请函。
阅兵前夜,唐启独自站在总督府阳台上,望着昆明的万家灯火。
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五年,他改变了太多历史轨迹,建立现代兵工厂,改革教育体系,进行土改,推动工业化…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
总督,还没休息?"
蔡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唐启没有回头:“松坡,你觉得我们这次能引出幕后黑手吗?”
"
只要他们还在关注西南,就一定会露出马脚。
"
蔡锷走到唐启身旁,“特别是法国人,他们对我们的军工展最为敏感。”
唐启点点头。
在他的原时空历史中,倭国对中国的侵略正是从情报收集开始。
如果这次能提前揪出潜伏的倭国间谍网,或许能改变未来的战争走向。
"
明天,让新式武器方阵走在最前面。
"
唐启下令道,“特别是63式1o7火箭炮,我要让所有人看到它的威力。”
5月4日,昆明晴空万里。
城市中心的广场上,临时搭建的观礼台座无虚席。
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以及倭国的公使悉数到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外交官式的微笑,眼中却藏着审视与算计。
唐启身着戎装,站在观礼台中央,身旁是蔡锷和龙骧。
随着礼炮鸣响,阅兵式正式开始。
最先入场的是英雄方队,这个方阵由6oo名老兵构成,他们有的缺了一只腿,用力的杵着拐棍,试图与其他战友保持整齐,有的缺了手,举不起军礼,只能任由空荡荡的袖子随风摇摆,有的没了下半身,由健康的战士抱着进入走过广场。
这个方阵所有人的胸前都挂着金色的勋章。
“报告,第六军第三师第一团应到三千七百人六十一人,实到2人。”
小李拉着那个从云湖桥一起逃出来的小乞丐汇报着
“报告,第六军第一师第一团,应到三千九百二十四人,实到5人,”
一位失去双腿的年轻士兵敬着军礼。
“报告,第七军第一师第一团,应到三千六百九十人,实到1人”
一位双目失明的士兵被身边的战士引导着向主席台敬礼。
“报告,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七穿插连,应到三百二十一人,实到1人,”
一位躺在担架上的士兵仿佛要把自己全身的力气耗尽,声音刚落下,身上的绷带就开始由白翻红。
“报告,”
每一次报告声音响起,场下群众们热烈的鼓起的掌,眼泪却含在眼眶里,有的已经失声痛哭起来,
“这是我们的英雄部队,他们为了西南的安危,浴血奋战。
向他们敬礼。”
唐启借用喇叭号召所有人向这些英雄致敬。
全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