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然,齐刷刷的鞠躬声里掺杂着小声的哭泣声。
紧接着入场的是步兵方阵。
士兵们手持as-36栓动步枪,步伐整齐划一,枪刺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原计划用1911,但唐启不想把1911卖给列强,所以临时换成了as-36栓动步枪。
但观礼台上响起低声的议论,这种步枪的先进程度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
唐总督,"
英国公使约翰逊凑过来,故作轻松地问,“贵军装备的步枪看起来很特别,不知是哪个国家的设计?”
"
西南兵工厂自主研。
"
唐启微笑着回答,“如果公使有兴趣,阅兵结束后可以安排参观,试射。”
约翰逊脸上的笑容僵了僵,眼中闪过一丝惊诧。
其他公使也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
接下来是炮兵方阵。
1897型75毫米野战炮被骡马牵引着通过广场,炮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法国公使佩里惊讶地站起身——这种被称为"
法国小姐"
的射炮,连法国本土部队都未完全列装。
但真正的震撼还在后面。
当六门63式1o7毫米火箭炮出现在广场尽头时,观礼台上爆出一阵骚动。
这种多管火箭炮在1912年无疑是划时代的武器。
"
这是什么武器?"
倭国公使小泉纯一郎失声问道,脸色变得苍白。
唐启假装没注意到小泉的失态,平静地解释:“这是西南军工的最新成果,射程八公里,一次齐射可以覆盖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
小泉的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他匆忙起身:“抱歉,我突然感到不适,需要先行离开。”
唐启与蔡锷交换了一个眼神。
龙骧立刻会意,利剑小队的队长徐长三悄悄跟上了离场的小泉。
阅兵式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除了常规武器展示外,唐启还特意安排了工兵部队演示快架桥和道路修复——这正是针对运输线遭破坏的回应。
当晚,总督府内灯火通明。
唐启正在听取龙骧的汇报。
"
小泉离开后直接回了领事馆,但在此之前,他在城中绕了很大一圈。
"
龙骧汇报道,“我们的人现他在一家茶馆停留了十分钟,与一个商人模样的人交谈。”
"
查清那个商人的身份了吗?"
唐启问道。
“初步调查是倭国三井商社的代表,但深入核查现,此人经常出现在被破坏的运输路线附近。”
蔡锷猛地拍桌:“果然是他们!
倭国人最不愿看到中国拥有自己的工业体系。”
唐启却显得异常冷静:“不要急于下结论。
小泉的反应确实可疑,但这可能是他个人的擅自行动,而非倭国政府的官方政策。”
“那我们接下来…”
"
继续监视,收集更多消息。
"
唐启站起身,走到窗前,“同时加快攀钢二期建设,运输线路增派武装护卫。
无论敌人是谁,我们都不能被他们拖慢脚步。”
窗外,昆明的夜空繁星点点。
唐启知道,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西南六省就像一叶扁舟,既要面对惊涛骇浪,又要警惕暗礁险滩。
但今晚的阅兵,已经向世界出了明确的信号:西南不再是沉睡的雄狮,而是一支正在觉醒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