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地主老爷…他们还会回来吗?”
唐启拍了拍老农的肩膀:“放心吧,赵大叔。
从今往后,土地是你们的了,谁也夺不走。”
他转向围观的村民,提高声音:“乡亲们,昨夜的事件证明,封建主义虽然被打跑了,但地主阶级不甘心失去特权。
任何想要重新在你们头上作威作福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请大家相信政府和军队,我们会保护大家的利益!”
人群中爆出欢呼声。
几个青年甚至敲起了锣鼓,喜庆的气氛逐渐冲淡了恐惧。
就在这时,陈志明等革新派代表走了过来。
陈志明的表情复杂:“唐总督,这半个月来,土改让很多百姓获得了土地,但有什么用呢?”
唐启摇摇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新派以为推翻了朝廷,换个大王,这天下就太平了?你看这些百姓,他们不是因为得到土地而喜悦。
而是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里,唐启亲自带队下乡,走访每一个改革试点村庄。
在赵家村的打谷场上,他站在简陋的木箱上,向数百名农民宣讲政策。
"
乡亲们,土地分给你们了,但怎么才能种好地、过上好日子?"
唐启的声音在田野间回荡,“政府会给大家提供新式农具,还有高产的土豆、玉米种子!”
工作人员抬上来几个木箱,打开后,里面是闪亮的铁制农具和饱满的种子。
农民们瞪大了眼睛,他们祖祖辈辈用的都是粗糙的木制工具,从未见过如此精良的农具。
"
这些…真的给我们用?"
赵大根的儿子赵铁柱小心翼翼地问。
"
当然!
"
唐启拿起一把锄头递给他,“合作社统一管理,大家轮流使用。
等收成好了,还可以买更多!”
赵铁柱接过锄头,激动得双手抖:“爹,这可比咱家那把破锄头强多了!”
赵大根抹了抹眼角:“娃啊,咱们遇上好时候了…”
就在这温馨的时刻,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然响起:“总督大人,我有话说!”
人群分开,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
他叫王老五,是村里有名的懒汉。
"
王老五,你有什么问题?"
唐启和蔼地问。
"
凭什么赵大根家分到的是河边的好地,我家分的却是山坡上的薄田?"
王老五愤愤不平地说,“这公平吗?”
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赵大根急忙解释:“总督,那地是按人口分的,我家七口人,自然比王老五家三口人多…”
唐启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这是个好问题。
土地分配确实要公平,不能因为某些人家人口多就占便宜,也不能因为某些人勤劳就多分。”
他转向随行的官员:“立刻重新核查所有土地分配情况,成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确保绝对公平!”
王老五愣住了,他没想到总督会如此重视他的意见。
他结结巴巴地说:“那个…其实我家山坡地也能种,我就是…”
唐启拍拍他的肩膀:“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你提出了合理诉求,这很好。
新政权的意义就在于,每个人都能平等地表达意见。”
这番话赢得了村民们的热烈掌声。
陈志明等革新派代表站在一旁,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
夕阳西下,唐启站在田埂上,望着远处农民们热火朝天地试用新农具的场景。
李成走过来,递上一份电报:“总督,昆明来电,询问改革情况。”
